跳到主要內容


水務局在南崁溪打造類似丁壩的構造物。(記者李容萍翻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日頭赤焱焱,連水裡的魚兒也受不了!老街溪環北橋水域魚群常因天氣轉熱、水溶氧量過低,加上溪床卵石受太陽曝曬讓溪水增溫而翻肚死亡,市府水務局為改善老街溪的棲地環境,將比照南崁溪的生態工法,十月將於環北橋河段規劃深潭水域,推動河川生態保育。

以類丁壩構造物 營造棲地環境

水務局為防天候遽變導致淺水域魚群死亡,去年五月利用河道整理之際,配合環保局於南崁溪會稽橋至天助橋間的河段兩岸營造棲地環境,以間隔約廿公尺埋設消波塊再以卵礫石覆蓋,建造出類似丁壩的具有多孔透水性的水利工程建造物,這種工法兼具環境生態;缺點是暴雨若超過一定水位,會將覆蓋在丁壩的土石沖走,但只需再派機具整理河道將土石復原即可。

南崁溪該河段 年餘無死魚出現

水務局水利養護工程科長陳文龍表示,此構造物可產生回流區營造魚群避難空間,並可穩定河床、減緩流速保護堤防基礎,也讓水生昆蟲有棲息空間,成為魚群良好的棲地環境,過去一年多,南崁溪沿線河段發生多起因天熱、溶氧量少魚群死亡事件,但在這二百公尺水域幾乎沒有死魚出現,證明了魚群能在丁壩營造的灘地安全棲息。

老街溪做升級版 預計10月動工

藉由南崁溪的推廣經驗,水務局逐步在其他河川尋找適合的河段推動生態工法,並將河道生態設計2.0版,老街溪環北橋段將於今年進行用地徵收的工程施作,預計十月開工,將用溪底的大塊石頭乾砌成魚道,增加曝氣,增加溶氧量,希望能透過設計內容讓河川的生命力延伸,河川的魚群及生物增加棲息空間。

市府除了河川生態工程,也注重回復河川水質,除了污水下水道建設,另有河川水質淨化的作為,在河川周遭腹地設置礫間曝氣設施,近年來已陸續設置十二處,可削減七十%污染源。且南崁溪也實施污染排放總量管制,希望能有效改善水質。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