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氣候變遷暖化持續影響海洋生態,澳洲大堡礁有一種生命力很強,還會用鰭走路的肩章鯊,專家在實驗室進行人工培育,觀測牠們在暖化環境下如何生存。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頂級海洋掠食者大白鯊其實不是單一物種,而是已經分化為三大族群,分布在不同的海域,互相難以雜交融合,也讓保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美國麻州的鱈魚角是知名的大白鯊出沒水域,每年夏天因為海豹數量增加,大白鯊也追隨食物而來,在當地發展出大白鯊經濟,出海賞鯊行程熱門,主題商品銷售長紅,商店樂見觀光效應。

救生單位則是嚴加監控,確保雪白沙灘上的泳客與鯊魚之間各自安好,互不相遇。

救生員副隊長布雷克說道,「我們使用有鯊魚接收器的浮標,通知人們及時離開水域,當偵測到有標記過鯊魚,我們會從手機收到通知。」

大白鯊雖然在電影中被描繪成凶狠吃人的怪獸,不過實際上人類並不是它們主要的食物,也極少主動攻擊人類,本該是頂級掠食者的它們,在南非海域還會被虎鯨圍攻開膛破肚慘死。

過去半個世紀,因為海洋污染、氣候變遷、非法魚翅貿易與虎鯨獵殺,全球大白鯊數量幾乎減少一半,只剩3500隻,在大西洋海域已經極度瀕危。

而為了保育它們所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原來大白鯊並非單一物種,而是已經在10至20萬年前,隨氣候與洋流,分化成北大西洋地中海、北太平洋以及南太平洋3個地理上完全獨立的族群。

這個情況對保育工作是一大警訊,因為三大族群各有獨立的基因譜系,缺乏基因交流,幾乎無法雜交融合,如果其中一個族群大量減少滅絕,就不能透過其他族群的交配來補救。

研究團隊警告,未來50年內,隨著全球洋流的變化,大白鯊三大族群之間的地理界限可能消失,增加了無效交配的風險,進一步威脅大白鯊的生存。

鏡頭轉到澳洲,可愛物種肩章鯊是科學家研究氣候變遷與大堡礁生態健康的指標物種。他們生命力超強,能在幾乎無氧的環境靠著關閉大腦非主要功能,減緩呼吸與心跳速度,存活更長的時間,也會把鰭當作腳來移動,走出惡劣的環境,被稱為「行走的鯊魚」。

詹姆斯庫克大學陸摩爾博士指出,「從鯊魚外表的角度來看,它並不是非常強悍,也不是很會咬人的那種,但就環境承受力而言真的很強。」

肩章鯊另一個特點是卵生繁殖,澳洲昆士蘭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培育肩章鯊,讓卵鞘在不同的溫度,與不同的酸度之下孵化,測試比較環境差異對幼鯊的影響。

陸摩爾博士補充,「我們知道幼鯊對溫度升高更敏感,這可能會減緩生長,可能會降低他們的新陳代謝,可能影響他們的生存。」

肩章鯊分布在整個澳洲大堡礁長達2300公里的海域,族群不太移動遷徙,所以不同海域的肩章鯊有著多元的遺傳特色,非常適合用來研究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

大堡礁海域孕育了400種珊瑚,數千種魚類跟軟體動物,是海洋生物寶庫.但這8年內已經出現第5次珊瑚白化危機,目前大堡礁周圍海水溫度達到4百年來的新高。科學家希望肩章鯊的研究,帶動民眾對大堡礁生態更多的關心與保護。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2451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