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澎湖南方四島幻燈片專輯


    西嶼坪玄武岩岩漿在冷卻的過程中夾雜許多氣泡,形成玄武岩後,氣泡中的氣體逸出時,形成多孔狀玄武岩,在西嶼坪的碎石坡岩塊,大多為多孔狀玄武岩。
    西嶼坪玄武岩岩漿在冷卻的過程中夾雜許多氣泡,形成玄武岩後,氣泡中的氣體逸出時,形成多孔狀玄武岩,在西嶼坪的碎石坡岩塊,大多為多孔狀玄武岩。
    從西嶼坪玄武岩邊坡上可清楚看到玄武岩的節理,節理面大致與坡面平行,因此容易發生崩落的現象。
    從西嶼坪玄武岩邊坡上可清楚看到玄武岩的節理,節理面大致與坡面平行,因此容易發生崩落的現象。
    西嶼坪海岸邊傾斜的玄武岩層,呈現一邊緩一邊陡的地形,類似小型的單面山。厚層的玄武岩及柱狀節理,塑造出本島的獨特地景。
    西嶼坪海岸邊傾斜的玄武岩層,呈現一邊緩一邊陡的地形,類似小型的單面山。厚層的玄武岩及柱狀節理,塑造出本島的獨特地景。
    西嶼坪彎曲狀的玄武岩。當玄武岩熔岩停留在較淺層的地底,也就是熔岩在出口底下的火山頸附近停留,就會冷卻形成彎曲狀或似塔狀的柱狀節理,這些節理原本形成於地底,再歷經數百萬年的侵蝕後露出地表。
    西嶼坪彎曲狀的玄武岩。當玄武岩熔岩停留在較淺層的地底,也就是熔岩在出口底下的火山頸附近停留,就會冷卻形成彎曲狀或似塔狀的柱狀節理,這些節理原本形成於地底,再歷經數百萬年的侵蝕後露出地表。
    西嶼坪礫灘旁的海蝕崖,可看到柱狀玄武岩,上方的玄武岩受風化呈現破碎狀排列。
    西嶼坪礫灘旁的海蝕崖,可看到柱狀玄武岩,上方的玄武岩受風化呈現破碎狀排列。
    從西嶼坪碼頭往村莊的道路上,道路下方的邊坡,有玄武岩被風化的岩層,呈現片狀的排列,相當特殊,在這些片狀的風化層上方為土壤層,此處也說明了玄武岩風化的過程。
    從西嶼坪碼頭往村莊的道路上,道路下方的邊坡,有玄武岩被風化的岩層,呈現片狀的排列,相當特殊,在這些片狀的風化層上方為土壤層,此處也說明了玄武岩風化的過程。
    從海上欣賞西嶼坪的柱狀節理與海蝕崖,相當壯觀,由於島嶼四周大都為海蝕崖,崖頂平整,因此在地形上稱作方山地形。玄武岩上方有一層草坡所覆蓋,顏色上呈明顯的對比。
    從海上欣賞西嶼坪的柱狀節理與海蝕崖,相當壯觀,由於島嶼四周大都為海蝕崖,崖頂平整,因此在地形上稱作方山地形。玄武岩上方有一層草坡所覆蓋,顏色上呈明顯的對比。
    在西嶼坪的北側可遠望南鐵砧嶼,全島由兩支屹立於海蝕平台上的巨大海蝕柱構成,最大的海蝕柱長約50公尺,高約17公尺,島上岩礁全是堅硬的火山角礫岩。
    在西嶼坪的北側可遠望南鐵砧嶼,全島由兩支屹立於海蝕平台上的巨大海蝕柱構成,最大的海蝕柱長約50公尺,高約17公尺,島上岩礁全是堅硬的火山角礫岩。
    東吉嶼燈塔建於東吉嶼北方的尖礁上方,標高47公尺的高地。民國二十七年,日人將原有鐵造燈塔拆除,重新改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身改漆為黑白相間條紋。改建後的東吉嶼燈塔,高度為24.4公尺,燈高從海面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為67.1公尺,見光距離也增加為21.5浬(約為40公里)。民國七十九年(1990),改為旋轉電燈
    東吉嶼燈塔建於東吉嶼北方的尖礁上方,標高47公尺的高地。民國二十七年,日人將原有鐵造燈塔拆除,重新改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塔身改漆為黑白相間條紋。改建後的東吉嶼燈塔,高度為24.4公尺,燈高從海面高潮面至燈火中心為67.1公尺,見光距離也增加為21.5浬(約為40公里)。民國七十九年(1990),改為旋轉電燈
    位於東吉嶼碼頭北側的沙灘。沙灘主要為貝類、有孔蟲及珊瑚礁碎屑組成。碼頭堤防內及堤防外的沙灘灘面,長度合計超過100公尺,本區在海蝕崖上可看到微輝長岩大型的侵入岩體構造,相當特殊。
    位於東吉嶼碼頭北側的沙灘。沙灘主要為貝類、有孔蟲及珊瑚礁碎屑組成。碼頭堤防內及堤防外的沙灘灘面,長度合計超過100公尺,本區在海蝕崖上可看到微輝長岩大型的侵入岩體構造,相當特殊。
    從東吉嶼南方可觀看整個南邊的海蝕崖,以及海蝕崖下方的海蝕平台。海岸上可看到日以繼夜海浪侵蝕的玄武岩以及海蝕崖風化崩落搬運堆積的玄武岩。
    從東吉嶼南方可觀看整個南邊的海蝕崖,以及海蝕崖下方的海蝕平台。海岸上可看到日以繼夜海浪侵蝕的玄武岩以及海蝕崖風化崩落搬運堆積的玄武岩。
    從東吉嶼南方可觀看整個南邊的海蝕崖,以及海蝕崖下方的海蝕平台。海岸上可看到日以繼夜海浪侵蝕的玄武岩以及海蝕崖風化崩落搬運堆積的玄武岩。
    從東吉嶼南方可觀看整個南邊的海蝕崖,以及海蝕崖下方的海蝕平台。海岸上可看到日以繼夜海浪侵蝕的玄武岩以及海蝕崖風化崩落搬運堆積的玄武岩。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