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返回上一層
:::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
地景幻燈片第33期(地景保育通訊第39期)
小野柳幻燈片專輯
岩石中央的結核較周圍堅硬,因此周圍較容易被侵蝕而凹陷,同時凹陷處的顏色較為灰白,可以判斷出岩石同時受風雨海水侵蝕,有海水蒸發後留下灰白的鹽結晶。
壺穴可分為河成壺穴以及海成壺穴,海成壺穴通常會需要砂石或其他物質協助侵蝕作用的進行。本照片可以看出岩石被侵蝕的主要位置是兩組節理相交之處。
海濱貝類如藤壺停留過,因分泌有機酸,酸蝕造成岩石表面經常呈凹凸不平,形成許多的圓凹洞。圓凹洞的形成是海浪隨風噴灑到海岸上時會殘留在岩石表面凹處形成積水。凹洞逐漸被風化而擴大。當許多圓凹洞聚集在同一處的岩石表面時,就像蜂窩一般,稱為蜂窩岩。
在小野柳砂岩中可發現許多大大小小或圓形、或橢圓形、長條狀、管狀、樹枝狀,甚至不規則狀的紋路。這些花紋都是千百萬年前,古代的生物在海底活動時所遺留的痕跡,叫做「生痕化石」。
小野柳的地質為砂岩頁岩互層,底部的岩石較為脆弱、頂部的岩石較為堅硬,差異侵蝕的作用之下產生了蕈狀岩,形成一種線條之美。
海蝕溝大多是因為海水沿著節理面長期的侵蝕及風化作用下,使得節理面不斷的擴大,形成像溝狀的型態,這是海岸地帶常見的地形景觀。
照片中的景觀大概可以分為不易被侵蝕的珊瑚礁岩、形狀不規則的結核以及容易受侵蝕的砂岩,三者之間有明顯的分層,也可以看到不同岩性在同樣的作用力下,呈現出不同樣貌。
岩石受到侵蝕的程度不一,形成凹凸的樣貌。蜂窩岩和風化窗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受到風化作用而形成四周突起、中央凹陷的景觀。
岩層中的結核因為抗侵蝕的能力相對較強,在上方的岩石被侵蝕後逐漸露出地表,其上許多節理,主要是因為結核解壓後繃開,使得岩體被分為許多小塊。
當岩石中結核的形狀若是較不規則,受到侵蝕作用之後所留下的部分形狀也會較不規則,形成類似生薑的團塊狀,形成類似薑石的景觀。
照片中可以看到薑石與下方岩層有明顯的上下分層,表示岩性有所差異。薑石只有部分的蜂窩岩發育其上,形成奇岩怪石的地景。可以說明岩層組成、膠結不同,因差異侵蝕而成。
薑石本身為形狀不規則的結核所造成,質地堅硬,因此外形多變、規模也有所差異,如照片中的薑石,遍布縱橫交錯的節理,部分還形成蜂窩岩小地景。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