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返回上一層
:::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
地景幻燈片第34期(地景保育通訊第40期)
壺穴,海浪沿節理侵蝕,連帶帶動石塊打磨礁石,漩渦狀的水流會加速壺穴的形成,在野外經常可見到壺穴內部還留有小石塊。
受到板塊擠壓的應力作用,在岩脈脆弱的斷裂面可見兩組幾乎垂直的節理。受到海岸侵蝕後即形成潮溝。
潮溝或稱海蝕溝,當退潮時,海浪隨低窪處後退,同時對海岸礁石侵蝕,形成一條條垂直海岸線的沖蝕溝,寬約50公分,長數公尺都有。
沙丘,屬於風積定型。沙丘的存在是風力將未固結的物質吹移堆積而造成的。沙丘在荒漠或半荒漠地帶分布最廣,在海岸、湖濱以至於河岸的沙灘也可以有分布。沙丘按流動程度分為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和流動沙丘,形態上有新月形、金字塔型、蜂窩形、格狀、拋物線形等各種形狀。裸露的沙丘容易流動,可以淹沒耕地、房屋、道路
老梅社區特殊的建築景觀。紅磚牆面鑲嵌粒徑大小不一的礫石。這些地景都是老梅地區地景的一部分。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也添加許多遊憩的多樣性。
當大屯火山群噴發時,一道遠從嵩山火山的熔岩流向北流動、凝固而成,是大火山群影響陸地最遠的地方。之後,經過海浪長期的侵蝕,熔岩流形成兩個突出的海岬。海岬周圍有許多風稜石,就是熔岩流的安山岩岩塊,經風蝕而成,因為外型有稜有角而得名。這裡是台灣唯一一處可見到風稜石的地方。
風稜石生成的條件為:多風、多沙、硬岩、裸地等。岩礫受飛沙磨蝕,常生成光滑的風蝕面,可因盛行風向變化而具多面,面與面間有明顯的稜脊線,有依其出現稜脊數而稱為一稜石、二稜石等。台灣北海岸富貴角與麟山鼻一帶,因東北季風盛行,海濱植物稀少,沙粒供應豐富,又有堅硬的安山岩,故風稜石發育良好。
安山岩之火山熔岩流,節理密布,可能是火山熔岩流遇海水急速冷卻後收縮而成。此外,照片中可見數層岩層,可見此處經歷了數次的火山作用。
照片後方凸出於海岸的小丘為台灣本島極北點的岬角-富貴角,前方海灣內的老梅沙灘,是受到沿岸海流所攜帶之漂沙,疏運至此處堆積而成。位於照片中被海浪拍打呈現灰黑色的礁石,正是此區著名的老梅藻礁。
小坑子溪出海口,河流沿岸沙灘上多礫石分布,大小不一且滾磨圓滑的石頭有部分是從河流上游搬運至出海口;也有一部分是受到海浪拍打搬運至海灘上堆積。照片中礫石與沙灘之間有明顯的分界,可以知道此分界會是海浪所及之影響範圍。
老梅藻礁主要分布於前濱區,長期受到海浪營力作用所影響,沿岸漂沙順著海水搬運至藻礁孔隙間堆積,逐漸充填淤埋藻礁本體。
老梅海岸沙灘上矗立許多漂流木,主要功用是能夠避免海岸沿線長期受到海浪的侵蝕,具有保護沙灘、減少沙土流失的作用,也能夠成為裝置藝術美化沙灘,與水泥製成的消波塊相比親和許多。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