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質公園網絡成立至今已有15年的時間。2007年12月在日本的地質學者與地質相關民間團體的協助下,成立了「日本地質公園聯絡協議會」,聚集13處有意成立地質公園的區域來做更多的交流合作,2008年為了實質推動地質公園成立了「日本地質公園委員會」作為審查單位,並且順利的在2008年底正式通過糸魚川、山陰海岸等7處地質公園的審查。2009年「日本地質公園網絡(Japanese Geopark Network, JGN)」成立,日本地質公園連絡協議會功成身退,糸魚川市長米田徹擔任首任理事長,開始以地方為主體的推動工作,2010年為了擴展全國性的交流,第一屆「日本地質公園網絡全國大會」就在糸魚川世界地質公園舉辦。
日本地質公園網絡全國大會 2010年起日本每年秋天都會定期舉辦日本地質公園全國大會,除了2020年因為COVID-19疫情影響而停辦,十多年來毫不間斷的巡迴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的地質公園,在各都道府縣、市町村之中宣傳地質公園的理念與魅力(表2)。舉辦大會的目的不僅是單純的擴大地質公園的交流,也藉此提高社會大眾對於地質公園的認知,以及促進主辦地區的觀光收益。歷次大會從全國各地質公園前往的人數多在600人以上,而開放參加的演講與攤位市集,更可以吸引上千位在地民眾前來參與,光從數字上來看就可以感受到效益驚人。若從大會詳細的行程來看(表3),更可以讓我們看到日本地質公園在蓬勃發展的背後下的功夫。日本地質公園全國大會每年都會彙整工作成果,並於網站上公開(https://geopark.jp/jgn/education/),本文即以這些資料來與讀者分享。
地質公園的魅力展現 地質公園全國大會不只是地質公園同好的聚集,更是一場展現地方實力與魅力的小型博覽會。由於日本的地質公園的經營管理主體「地質公園推進協議會」通常為地方政府主導,所以主辦的地方政府必定傾全力投入規劃、宣傳及行銷。包含會前會後的考察、開幕的表演、會議期間的住宿及餐點、地方特產的展售,都是行銷地方的機會。以2018年的APOI大會為例,在這個位在北海道邊陲僅有4千個居民的樣似町,動用了公民館、圖書館、體育館、學校等場地(圖1),來迎接來自全國的6百多位來賓,由於周邊住宿設施不足,也協調民居作為民宿接待外賓。大會的節目中安排了愛努族的傳統舞蹈開場,兩天的內容中也穿插了「北海道150年」的演講與展覽,在地特產的展示會,還有APOI地質公園的地景旅遊行程,在北國寒冷的十月間感受到十足的熱情。
地質公園的實務研討 日本的地質公園全國大會和國內一樣少不了專題演講,主題的安排不僅要讓大家更深刻認識地質公園的價值,也配合每年度社會的議題來與社會對話,如2011年專題演講「災害列島與地質公園」回應了當年的東北大震災,2019年專題演講「將風景變成故事看看」請到當紅行腳節目「ブラタモリ」製作人來分享製作歷程。但是更令人關注的是地質公園管理維護的研討與交流。全國大會期間,JGN會召開許多的會議,如事前相談會(針對欲申請為世界地質公園或國家地質公園的地區進行座談)、運營會議(召集地質公園的管理維護單位成員進行研討)、事務局長會議(各地質公園協會的事務局局長(即秘書長)共同召開的會議),提供地質公園經營管理交流研討的平台,營造出管理階層的網絡。 全國大會另一個重頭戲分科會,如同國內網絡會議的社區分享。不過分科會通常會劃分出許多子議題,猶如研討會般依照議題來做分享交流,有些還會以工作坊的方式來呈現。討論的主題包含地質地形保育、生態保育、文化資產保存、教育、防災、觀光、解說員等,其中最特別的是2013年起開始設置「市町村長分科會」,成為地質公園當地地方首長重要的學習與交流的場合。如2014年以「地質公園開啟的地方自治的未來」為題,邀請幾位地質公園的地方首長來分享實務的經驗;2019年適逢日本地質公園網絡10周年,當年以「你的城鎮需要地質公園嗎?」來反思地質公園設置的意義以及尋求突破之道。
地質公園的紮根 日本地質公園全國大會的參與人員,除了前面提到的市町村長、事務局人員以及地方社群如導覽員、保育團體外,還有許多老師會帶領學生報名海報發表,這些小學、國中、高中的地質公園幼苗從小就參與地質公園的議題,不僅透過學校的特色課程學習,也帶到網絡大會中與其他的地質公園夥伴分享。像是2011年的洞爺湖有珠山大會,當地的溫泉小學校的同學就發表了4篇的海報,介紹洞爺湖的生物及外來種入侵的議題;2016年的伊豆大會,在主辦地學校熱烈參與下,共有30組的同學報名海報的發表,並且分為「調查研究」、「商品開發」、「魅力發信」三個主題進行發表的競賽;2022年的白山手取川大會,特別設置了兩天一夜的「Youth session」,打造高校生的地質公園網絡,同時也有54組的學生參加口頭與海報的發表,可以說是盛況空前。 近幾年的網絡大會也開始重視公開給當地居民的講座、展示與體驗攤位,讓地方的民眾可以更深入了解地質公園的特色以及關注的議題。像是2022年的白山手取川大會,在大會開幕的前一晚即邀請到知名的旅遊節目主持人來進行公開演講,以「與地球同遊‧我的地質公園」為題向民眾宣揚地質公園的魅力。大會期間的兩天,主辦單位也透過市集來與地質公園夥伴交流以及與市民同樂,市集包含了地方特產美食、全國地質公園的推廣攤位、還有在地文化的體驗。大會的專題演講也透過直播讓更多的民眾可以透過網路參與。日本的地質公園網絡大會不僅積極的在群體內向下紮根,也跨到群體外試圖爭取更多民眾的認同。
我的城鎮,我的地質公園 日本地質公園網絡,在市町村長的積極帶領之下,投入許多人力與資源,讓地質公園成為社區總體營造的重要內涵,因此每年的地質公園網絡大會,可以說是一次小型的城鎮博覽會,地方的政府機關、企業、商家、學校、地方社團協力參與,一起將大會做最完美的呈現。外地來參與網絡大會的地質公園,也由地方首長帶隊,從地質公園的事務局員工、解說員、協力的學術團體與地方社團、到小中高生,也齊心在大會中,將自己家鄉的美好,藉由報告、攤位、交流與各地的夥伴分享。網絡大會讓每個地質公園可以一年一度來彙整工作成果與凝聚向心力,連結所有權益關係人,從地方、區域串聯到全國。主辦地則成為一個交流與發信的舞台,將地質公園的議題,藉由場內的研討以及對外的行銷推廣,再一次讓社會大眾感受到地質公園的價值與魅力。
結語 日本地質公園網絡大會展現的不僅是資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看見「社區參與」扮演的關鍵腳色。由於不同的權益關係人在不同的位置支持地質公園的發展,因此網絡大會也開始針對不同權益關係人規劃議程、研討主題以及活動,一次次擾動各個社群,也不斷形成一個又一個次級的網絡,使地質公園網絡更加的強化與健全。國內的網絡會議從學術研討、社區分享、攤位展示,逐步嘗試攝影比賽、地質產品競賽、高中生讀景比賽等內容,積極擴大參與對象。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辦理海報的發表、議題的分科研討、青年論壇,以更多面對面的討論來增進交流效果。有日本地質公園網絡的經驗做借鏡,期待臺灣地質公園網絡會議,在人數與質量上都可以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