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公園(Geopark)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1999 年的11 月提出「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象的景點共同形成全球性的網絡」的計畫,並獲得聯合國大會會議的核准。其目的是為了達到環境保護與促進小區域的社會經濟,整合自然環境與人文社會環境使其能永續發展。藉由提升大眾對地球遺產價值的認知,增進人類對地球與環境承載力的認識,進而達到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關係。2015年11月17日正式成為聯合國推動的國際公約建制,並且著重整個區域的經營管理。
國內於中華民國105年7月27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500082371號令修正公布「文化資產保存法」全文113條,並自公布日施行,在第78條新增「地質公園」為文化資產種類,屬於自然地景的一類;另於中華民國106年7月28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林務字第1061701547號令修正發布施行「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業可依相關辦法提報指定。
地質公園目前已是文資法規定之文化資產,一經公告即具文資身分。地質公園也跟其他文化資產一樣,分為地方級(直轄市定、縣(市)定)跟國家級(國定)。
地質公園之指定,是由個人、團體向地方政府提出指定申請;或由地方政府主動發起,經審議會審議通過後公告;經由落實管理維護後,如達到國家級價值時,再由地方向中央提出變更為國家級之申請。
依據106年7月28日公告的「自然地景與自然紀念物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地質公園提報及指定的流程如下:
1. 依據母法第79條,主管機關普查或接受個人、團體提報(填提報表,如表1),送主管機關(地方政府)告知提報內容及範圍相關資料。(提報單位:社區、社團或管理單位、目的事業主管都可以提出申請)。 2. 依法定程序審查後列冊追蹤,得依第81條之審查程序辦理。 3. 進行評估報告書準備作業(依據指定廢止辦法第六條所需的內容準備)。地方主管機關進行。 4. 地方主管機關成立審議委員會(其組成由地方政府相關人員、學者與地方公正人士組成)。 5. 地方主管機關辦理現勘並召開公聽會或說明會。 6. 完成評估報告,地方主管機關辦理審議會議。 7. 通過後,由地方主管機關公告為地方級地質公園。 8. 然後由管理單位依照施行細則第31條規定項目,提出管理維護計畫。 9. 接著如果經營管理到一定的進展,達到國家級的標準,可以由中央(目前為林務局)逕行指定(評估報告具國家級元素及標準)或由地方提報中央審議(提報時須準備提報申請書與經營管理計畫等書件)。 10.中央成立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 11.中央召開會勘作業,並召開相關公聽會。 12.準備國定地質公園的評估報告。 13.中央召開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後,由中央指定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現階段並不是由單一機關來維護及管理,是一個從下而上,並整合政府及民間的資源,才能有效達成地質公園的四大核心目標。在馬祖地質公園規劃中,可協助地質公園推動的相關單位及功能說明如下:
(1)連江縣政府(含教育局、觀光局及各鄉公所):促進地方居民的互動及協調,特殊生態的保育以及協助地方產業及經濟的發展。 (2)地方社區發展協會(南竿鐵板社區、東莒社協等):地質景點的維護及管理,協助地質旅遊的導覽及解說以及地方特色產品的研發與推廣。 (3)連江縣各級學校:環境教育推動,地質公園相關各學齡層教材、人才培育及課程規劃。 (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進行地景保育及教育推廣。 (5)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地質景觀資源的調查及保存,地質旅遊景點的規劃及推展。 (6)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協助地質教育、研究及相關人才培訓。 (7)學術機關(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協助地質教育、研究及相關人才培訓。
馬祖的岩石為1億6千萬年至9千5百萬年(晚侏儸紀至晚白堊紀)的火成岩類,花岡岩分布於北竿、大坵、小坵、南竿、亮島及東莒等6 個島,是由兩次不同岩漿事件所形成,岩石地層分別屬於白沙花岡岩及橋仔花岡岩。白沙花岡岩為晚侏羅紀至早白堊紀的產物,是本區出露最老的地層。野外觀察新鮮岩體中暗色礦物斑晶以黑雲母和角閃石為主,受風化作用後轉為褐黃色,普遍分布南竿全島,北竿坂里村、白沙村、后沃村、北竿機場,以及大坵與小坵,另於東莒島環山步道、大埔村也有分布。橋仔花岡岩則是在晚白堊紀時(約9千5百萬年前)板塊邊界的拉張環境下形成,是馬祖最年輕的岩層。橋仔花岡岩出露於北竿島中部午沙坑道、芹壁村至塘岐村、橋仔村一帶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015)
馬祖除了有一億多年前形成的火成岩外,在地形上有彎曲高聳的海崖,加上海岬、海灣遍怖,此多變的海岸地形成為馬祖地區特殊的自然景觀。岩石在長期接受風化與侵蝕作用之下,原有的節理逐漸加大加深,進而形成海蝕溝;突出的海岬是波浪能量最集中的區域,侵蝕作用也最強,海浪經年累月的拍打下,產生海蝕門、海蝕柱等一系列的海蝕地形,如東引島的烈女義坑、一線天以及東莒的神祕小海灣等都是節理發育形成的海蝕地形景觀。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調查結果,將馬祖地質公園規劃共有9處地質公園景區(表1),分別為北竿兩處、南竿兩處,東引兩處及莒光三處,。根據區域景觀特色及資源的分布,將這些景區劃分為核心區及緩衝區(圖2及圖3),未來正式公告成立後,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細則來管理維護。
本文謹介紹地質公園的提報的一些程序,提供給讀者參考。我們可以看到馬祖的地質、地形資源的特色,也可以看到未來經營管理可能存在的核心區與緩衝區的概念,如何於馬祖落實。就核心區與緩衝區而言,也是將來各地質公園在規劃未來要經營管理時,幾個主要地景點,如何保護,避免破壞,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