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里,位於國境之北的馬祖北竿,座落在坂山與里山間的澳口。這個澳口有聚落,有坂里國小,有最近剛整修的坂里大宅,有國家風景區所設置的管理站,還有一條長長的美麗海灘,即坂里沙灘
坂里沙灘的面積達六公頃以上規模,由芹山、坂山及里山三座山峰環繞、東南向開口的灣澳,受到每年夏天東南季風吹襲,洋流挾帶閩江口的河沙,在此淤積,日積月累,形成偌大的沙灘。
對於海岸大多為岩灘的馬祖而言,坂里的一片白色沙灘特別顯得珍貴。由於沙質具有石英成分,所以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指出:「當陽光照射時,整片沙灘會閃耀著白色內斂的光芒,不管是看日出,或是觀夕陽,坂里沙灘都能讓人體驗光影雲彩變幻之美。」
人們以各式各樣的理由,改變這個海灘的美麗命運。兩岸冷戰時期,「軌條砦」便是以抵擋共軍以及敵船入侵為理由,在坂里沙灘舖陳加上鐵條的水泥塊(見照片1. 2.)。然而,種種原因,如鏽蝕、如漁民反映「軌條砦」影響捕魚,導致「軌條砦」日漸減少。這些戰地產物,曾以「安全」為名而興建;而當防禦的重責不再,逐漸被移除,刪去戰地的時間與空間。同時,移除那曾經軍管與戒嚴所封鎖半世紀的馬祖;同時,刪去一代曾經是年輕人的青春,前仆後繼的從軍戰士,在這裡所建構的戰地工事。
當「保存」運動發達,留用為「觀光」目的,成為文化保存的藉口。然而,若是,我們重新去認識沙灘及軌條砦所交織的那一代的青春,那麼,我們看見的微弱矗立在沙灘上的,將是自然與人文互動的海岸時光。如今,取代軌條砦的是一座耗資六千萬,興建中矗立在沙灘上的「長城」。這次,是以「氣候變遷」為名,由於海水面上升,聚落會受到颱風影響,因此在沙灘上蓋上擋土牆、舖上消波塊做為海堤(見照片3、4、 5.)。連江縣工務局指出:「北竿坂里沙灘因海域潮差大,長期受颱風、季風海浪沖刷及潮汐進退影響,每逢颱風時波浪容易越波侵襲,故連江縣政府工務局爭取經濟部水利署補助,施作海堤保護村莊」。並且,「經多次與坂里鄉親討論,除施作堤身主體工項外,並以堤頂作為景觀步道,供居民及遊客休閒使用」。
然而,這卻是一個花錢破壞國土的「不」安全措施。首先,從海浪襲擊沙灘到海堤,乃由軟著陸變成了硬著陸。也就是說,當海浪能量在沙灘上,會不斷地被細沙吸收,即使颱風,帶來與帶走沙的比例維持某種能量穩定的關係。但是,當海浪打在取代細沙的擋土牆上,直接造成的是巨大的反作用力,能量向下淘空基礎,反而會帶走更多沙灘上的沙土。照片6. 呈現了日本的經驗,照片中銚子市犬吠埼沙灘因為興建了「長城」,反而加速沙灘上的沙流失。
第二,因為淘沙的關係,所以即使沒有颱風,擋土牆很快地將被海浪拍打侵蝕而傾倒。傾倒的擋土牆導致生命週期極為短暫,引發了第二個問題:浪費國家財政。沙灘上堤防的生命週期極為短暫,以致於,需要經費的「永續」投入,以保障其「安全」功能。而問題是,這擋土牆真能防止颱風時的海水、甚至於海嘯的侵襲嗎?而國家財政需要不斷投入這耗費的工程嗎?如果是的話,那麼,馬祖無數的澳口是否都應該因「氣候變遷」而投入擋土牆工程呢?國家海岸是否都應該用水泥工程塵封?從照片6日本銚子市犬吠埼沙灘的經驗來說,1967年的一次海嘯,海浪越過了山丘,人為的擋土牆無濟於事。
第三,則是美麗的海岸被破壞。沙灘的形成,是海浪與地質、季風與地形的作用,假以時日,歷經百年、千萬年都有可能。人們卻以短暫的時空背景,無知地破壞自然長時間作用所形塑的美景。也就是說,聚落在這澳口的形成一定有其與大自然步調的道理,有一定與自然環境相處的歷史經驗。倘若我們就這樣改變美麗的海岸線,在不斷破壞與創造之前,我們消失的是記憶與歷史;到時候,我們除了鄉愁之外,別無其他。
馬祖已經是個地質公園,甚至是台灣發展地質公園的標竿,從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到縣政府,按著地質公園設置的四個核心價值而發展,包含:地景保育、環境教育、地景旅遊及社區參與。然而,從「軌條砦」到「海堤」,這個地方,似乎需要一些地景保育的思考與方法而不是水泥工程,我們需要在地景保育思想與行動上解嚴,以維繫聚落的記憶、與造物者創造大自然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