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澎湖的地質公園的亮點─玄武岩大道與巨石林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臺灣大學地理系
    內文:

    前言

    澎湖在南方四島設置國家公園後,有許多的遊客前往遊覽。相對的虎井、桶盤嶼被邊緣化的現象非常明顯。遊客到桶盤嶼甚至只是巡航而不登島。實際上,虎井、桶盤嶼沒落已久,島上居民不多,年齡老化,可以提供服務的人口少。因此發展觀光事業,相對困難。然而相對於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這兩個島實際上因為離馬公本島近,船行相對比較不受天候限制,也有相對的資源。因此如何發展觀光與開發新的生態旅遊資源,應該被審慎檢討。

    本文主要是針對這兩個島嶼,嘗試探討其地景特色瞭解其資源特色,以及主要的亮點的賣點與未來可能可以發展的方向。例如巨石林的資源的凸顯、加上文化園區的構想、倡議色彩、夜景與探照燈的可能,乃至於如何從社區發展計畫著手,經營管理好地景資源,同時也能提供兩個島嶼再生的機制。

    國際對比計畫

    澎湖應該進行國際對比計畫。其概念主要是針對澎湖的玄武岩的多樣性,從比較的概念著手,而且因為比較才能讓國人與國際旅客能快速瞭解澎湖的資源。以北愛爾蘭的巨人堤(Giants Causeway)而言,該地為很早就為知名的景點。同時該地也為世界觀光客所造訪的地點,並列名成為世界遺產地。因此如果澎湖能夠與該地的資源相比,可以了解澎湖的優點與缺點,並能做為國際宣傳的重點。才能將玄武岩的多樣性與規模,更有系統的說明。並能將多樣性的特色凸顯。  

    從國際對比而言,世界上最著名的北愛爾蘭的巨人堤地景,也就是玄武岩的柱狀節理的特色,早在三百年前就廣為人知,甚至很早就列入世界遺產的名錄。就規模而言,巨人堤的景觀也主要分布於海邊。相似於巨人堤的虎井與桶盤巨石林,其多樣性與規模,都不亞於巨人堤的景觀。(照片 10、11)因此對比於很早就名列世界襲產的北愛爾蘭巨人堤,虎井與桶盤的巨石林,如何與其相並論,值得做為國際比對的個案。巨石林是澎湖地景的重要元素。一般人造訪澎湖,尤其是虎井與桶盤嶼,沒有對巨石林有一點點印象與欣賞的機會,就可說是白去了澎湖。

    亮點的解說

    當觀光單位在為澎湖規劃各種解說課題牌與不同路線的規劃時,許多地景的重要性與獨特性等課題過去並沒有被我們重視。在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課題,日益被重視下,過去這些課題沒有被重視,這些課題也沒有形成我們的價值觀的一部份。因此許多特殊的地景,常常伴隨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並不能認知其價值與可貴性。因此,當我們要重建我們的地景時,如何欣賞、觀察與重視這些地景的價值,成為未來地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澎湖的虎井與桶盤嶼為例,嘗試介紹其地景的亮點,這些亮點在未來發展觀光資源時,如何被看到,被重視與應用,都是最重要的課題。

    澎湖虎井與桶盤嶼的亮點:巨石林與玄武岩大道

    巨石林是澎湖的特色。虎井和桶盤嶼都有許多接近垂直節理,我們又成為柱狀節理的玄武岩(照片1),這些垂直的玄武岩排列於邊坡,形成特殊的景觀。由於受到柱狀節理的影響,形成許多的五、六邊形的柱狀節理與石柱,可以稱為巨石林。因此巨石林是泛稱這個島嶼的地景特性。

    在虎井,這些柱狀節理造成的石柱,非常巨大,整齊排列著。許多的石柱直徑超過1公尺,形成非常獨特、稀有的景觀。分佈在虎井的西山的公路斜坡到方山頂旁。桶盤則可以用環島公路中的一段。不管從海上遠觀或近看,都具有特色。桶盤的巨石林高度比較接近,顏色較接近土黃色,而邊坡岩塊的崩落,呈現整個柱狀岩塊的崩落。(照片2)

    虎井的巨石林則因道路的修建,玄武岩的柱狀節理呈現不同的高差。更因為道路的修建,可以在道路旁觸摸,是其優點。(照片 3)

    巨石林也可稱為地景的多樣性所在。主要原因有:

    1.巨大的柱狀節理,有些直徑超過一公尺(照片4)
    2.不同高度的巨石邊坡(照片5)
    3.不同的風化程度,讓玄武岩呈現洋蔥狀風化與剝落(照片6)
    4.不同的崩塌方式(照片7、8)
    5.不同的人們利用土地的方式,有菜園、放牧、圈養地與草生地,這些不同的土地利用在不同的邊坡上,有特殊的模式
    7.一系列的崩崖景觀;
    8.玄武岩風化成紅壤的現象。(照片9)

    玄武岩大道:北愛爾蘭的巨人堤的柱狀節理,有多達40-60公分直徑的石柱,並經過海水侵蝕的海岸地景。漫步其上,或坐或立皆適宜。無獨有偶,澎湖的桶盤的柱狀岩塊,經過侵蝕、崩落散開後,變成一塊塊的道路基礎。這些玄武岩塊的直徑有些超過1公尺, 走在玄武岩的石塊上,真的是名符其實的玄武岩大道。目前桶盤的玄武岩大道長約300公尺,由於石塊的五邊、六邊形的幾何圖案,鋪於地面,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全台,甚至全世界絕無僅有的步道。有機會造訪澎湖,不能不去體驗玄武岩大道與上述的巨石林。從空中看玄武岩大道,好似項鍊般,圍繞在桶盤的巨石林上。(照片12)

    巨石林與玄武岩大道的利用建議

    1.設置解說牌,吸引遊客漫步走上,或走下方山頂。主要可以針對巨大的柱狀節理、不同的風化邊坡、不同的邊坡後退、不同的土地利用。提供造訪者瞭解巨石林邊坡的特色與人們如何利用這些土地,以及其限制。解說牌的文字應為中文、英文並用。

    2.巨石林配合色彩計畫,可以選擇部分邊坡,利用LED的燈光,而LED的電源則是利用太陽能發電,供夜間LED燈光照明使用。估計如果夏天利用太陽能或冬天的風力發電,可依賴小型風力發電儲存電力,供夜間發光用、夜間照明。應該可以支撐晚上六點半到九點半的用電所需。但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機的規模與個數,需要更進一步精算。利用太陽能與風能發電,配合低碳島的概念。設置相關設施,但需注意不要破壞地景。夜間照明計畫,可以先選擇地點試辦,視其可行性。

    3.巨石林倒塌後,應該持續觀察,瞭解玄武岩塊如何崩解,並做為環境教育的一環。巨石邊坡的不穩定性如何影響到當地的觀光發展。潛在災害的地區指定,並尋求專業建議與解決,以減小潛在崩落的危險。

    4.夜間照明計畫應配合夜釣計畫等配套,引導夜間航運的開航。

    5.邊坡崩崖的安全管理:由於桶盤的環島道路因為颱風影響,讓柱狀玄武岩崩落,引起道路的安全考量。因此道路與行人的安全是管理道路的最重要考量。以桶盤為例,玄武岩邊坡的穩定狀況,應該可以分區討論。道路可分3個分區。分區之一是邊坡離道路距離寬,崩落的物質並不會威脅到道路。這部分並不用擔心,因為邊坡因重力而崩落岩塊是正常狀況。分區之二是邊坡距離道路短,但有崖錐崩積,道路與邊坡仍有些緩衝區。而且這些崖錐上,長著許多仙人掌。這些仙人掌並不需要清除,以免因為清除根系造成崖錐不穩動,崩落的岩塊沒有阻擋,反而無法形成緩衝區。分區之三是崩落的岩塊可以直接崩落或影響到道路。這部分的邊坡,必須小心評估。

    6.地景重建的色彩計畫:
    (1)利用現代科技,協助地景特色的凸顯,是值得嘗試的。例如利用LED的燈管,沿著柱狀節理,把線條勾勒出節理的特色,夜間照明,遠方望去,可以看到很美的夜景。相信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LED的燈管的費用與電費成本越來越低,是可以考慮應用此科技於玄武岩的柱狀節理的特色,並成為夜航的地標。
    (3)澎湖本島也有些地方可以考慮加裝。但可以由虎井、桶盤試辦。
    (4)澎湖的建築物、公共標示、可以考慮鼓勵漆上顏色。而且應該固定時期就更新或整修。主要的原因是海風與鹽分等作用,常加重風化作用,造成建物的老化。如能經常油漆,可以減少因為海風等因素造成老化破舊的問題。目前有些民宿,便有很好的色彩效果。
    (5)澎湖的海洋與藍天、綠水相映,如果能加上地方的色彩,例如廟宇、建築等,會使整個文化地景也跟著活絡起來。同時也可以掃去老舊、敗壞的意象。
    (6)裝設相關的燈具時,必須避免破壞地景,尤其是太多人工的物品加諸於玄武岩上。
    (7)色彩的應用,管理處應該可以主導,盡量讓色彩融入地景,同時也能凸顯地景的特色。例如藍天、綠水、黑石、天人菊特色的凸顯。
    (8)減量計畫:虎井、桶盤的地景呈現中,有許多大型廢棄物,如冰箱等,損壞後堆置於室外,經過風吹日曬雨林,呈現破壞地景的現象,這些廢棄物,應該有一機制清運。人為的設施、標語、電線桿等,在地景的重建中,應該被檢討。同時應該可以探討老舊更新的課題。
    (9)桶盤嶼的老舊建築有許多已經倒塌,如何復舊,配合屋主的意願及經費,進行有系統的整建、更新,並能有新的用途,是當務之急。建議短期應該以公部門的建物、公共設施為優先,其次配合地景的整理,把廢棄、損毀的建物器物清理,製造需求。長期而言,是吸引人口的進駐與回流的政策。
    (10)虎井的聚落地景的也有類似的狀況,就是需要把破舊、損毀的建物清理。並維修現有的房舍。許多公共設施應該配合遊客的需求與發展,現階段的遊客人數少,不宜過度開發。例如西山頂新開闢的水泥道路與停車場,便有過大之虞。
    (11)兩個島的招牌、標語、告示牌、解說牌等,都應該定期檢討老舊更換的問題。

    文化園區構想

    1.澎湖乃至於許多風景區都有許多文化活動與文化園區。虎井嶼、桶盤嶼如何凸顯其重要性與吸引力,必須有其特色。目前虎井嶼的方山頂有一系列的羅漢雕像。這些如何融入地景,尤其是玄武岩的地景,值得用心規劃成文化園區。羅漢的雕像原來並不與地景相稱,因此如何結合,是一挑戰。

    2.虎井嶼文化園區的規劃,可以利用未來相關的石雕,放置於該區附近,並力求一完整的文化概念。例如漁村的石雕、漁船以及魚獲的雕刻,形成一石雕公園,也形成一種文化地景。

    3.虎井嶼文化園區並不宜(也無法)一蹴到位。應該是慢慢有主題的規劃,讓作品慢慢入列。讓此地成為澎湖唯一,且獨特的石雕公園。這些主題的規劃,可以利用徵件、比賽、學生實習的方式,進行雕刻以及提供觀摩學習。短期,可以利用公共藝術的設置。中長期則應有系列的主題,或年度的主題(例如12生肖),提供欣賞或是合照。

    4.雕刻石雕的位置(工廠)可以選擇該地區廢棄營區或碉堡,提供相關展示以及學習機會。成品的擺設應力求精緻,並有故事的系列雕刻。每一年都有一個主題,例如生肖的主題。結合文化與地景,提供造訪者另外一個機會欣賞文化、藝術與地景結合的成果。

    5.桶盤嶼也可以利用學校廢棄校舍或修復的老宅,提供藝術工作者或學生實習工作的地方。這些藝術教學的場所應能提供住宿或生活的空間。

    6.虎井的遊客中心目前可說是低度使用,未來除應加強文化地景的介紹外,也可以提供石雕等藝術品的展示空間。

    小結

    從澎湖的虎井、桶盤的地景資源而言,巨大的玄武岩受到柱狀節理的影響,排列於邊坡上,具有非常高品質的地景資源。這些資源的特色並不亞於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特色。但如何凸顯這些特色,值得細心規劃與經營。

    經營的建議重點是如何凸顯其國際級的地景資源、如何呈現其地景的特色。同時如何透過經營管理,讓這兩個島嶼的特色吸引國內外遊客,提供國人一個優質的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的場所。燈光、解說牌、邊坡監測等工作,都可以說是島嶼上應該盡快展開的重建工程。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