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地景與地質公園工作報告─參加越南地質公園會議報告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內文:

    一、緣起

    本次會議係由越南地質研究所主辦,會議的緣起是越南的Dong Van Karst Plateau 前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某種慶祝程度而舉辦的會議。接著上次的馬來西亞蘭卡威的第一屆亞太地質公園會議,此次是第二屆的會議。時間是100年七月18-24日,會議間有兩天的會議,並安排五天到現場,瞭解世界地質公園的現況以及下龍灣的經營管理現況。

    台灣一共有五位代表參加。包括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林俊全教授、師範大學地理系的蘇淑娟教授、高雄師範大學的齊士崢教授、東華大學的劉瑩三教授以及交通部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的施照輝秘書。並分別由林俊全、蘇淑娟、施照輝三位上台報告台灣的研究成果。其中林俊全是代表林務局地質公園計畫團隊報告台灣的地質公園網絡的建立的經驗,與台灣地質公園的願景。蘇淑娟報告澎湖地質公園的社區資源經營與地質公園的管理問題,施照輝報告野柳地質公園的地景與經營管理的經驗。

    二、會議的意義與經過

    本次會議,對台灣而言,有相當程度的意義。主要是因為地質公園的運動,在1999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設後,經過約10年來的宣導,以及各國的熱烈反應,已經慢慢變成一種風潮。地質公園網絡的概念,慢慢發展出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一個(Global Geopark Network, GGN),歐洲有一個EGN(European Geopark Network),亞太地區也慢慢形成一個網絡。而各國也慢慢成立國家地質公園網絡。透過會議與各種活動,把地質公園的概念傳布出去。這個地質公園的國家網絡,也間接促成了各個地質公園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的參與熱潮。

    台灣在這個風潮中,開始參與也很早。在1999年教科文組織要成立類似的工作時,筆者正好在法國進修,也曾經拜訪負責該計畫的主任(Wolfgang Eder),也瞭解該計畫的目的,深深覺得該計畫對台灣非常重要。因此隨後的地景保育計畫中,陸續也介紹了此計畫。另外台大地理系王鑫教授也曾經參與了許多的研究,並代表我國參加了IUCN(國際保育聯盟)的東亞地區委員會。在2005年及2009年還曾經舉辦過兩次的國際研討會。而此次的參與,也說明台灣要向國際社會取經。

    長久以來,由於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因此,並無法順利參與。如何引進相關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如何說服政府部門的支持與參與。因此本次能順利參加會議,有實質上的意義。

    三、會議經過

    1. 本次會議代表於17日啟程。當日抵達並辦理報到。晚上有一個歡迎的茶會。歡迎各國代表。此次一共有16個國家,約160位與會者。主要來自亞洲地區的國家,其中大陸約有60位與會者,日本約有25位,韓國約有10位代表。台灣有五位,相對的也不少。並有幾位邀請貴賓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委員會。
    2. 18日的開幕式中,可以看出主辦單位非常重視,政府部門參加層級很高,連部長都來致詞。上午的開幕式並邀請三位專家,進行大會演講,說明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理念與現況,同時也說明幾個國家地質公園運動的發展狀況。可以看出亞洲地區,繼歐洲後,有許多亞洲國家也非常重視地質公園的發展。
    3. 我國有兩位被安排於18日下午發表論文。大會分五個場次同時進行。由於大會對我國的重視,其中有兩場都安排為時間較長的專題演講。只是非常可惜,排在同一時間,讓參加者只能擇一參加。不過兩位的演講內容都非常充實與精彩,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覺得台灣雖然因為政治問題,目前無法申請加入,但整個發展還不錯。林俊全則於第二天報告台灣的地質公園網絡建立的狀況,會後主持人(世界地質公園委員會評估委員)與筆者聊天,也瞭解台灣已經有很好的基礎。
    4. 第三天到第七天都是在野外進行。現場觀察世界地質公園與世界遺產的經營管理現況。現場瞭解,也發現Dong Van 世界地質公園緊鄰中國大陸的雲南,石灰岩的溶岩地形,雖然非常有特色,但是交通不便,設備差,也剛開始發展,各項條件類似三十、四十年前的台灣。道路狀況不好,路途遙遠,讓與會者吃足苦頭,有一天甚至清晨四點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點多,大夥都累攤了。尤其大會看來沒有主辦會議的經驗,有許多安排,看來是有些浪費時間。但是看到越南動用警車開道、救護車隨後備援,大夥所到之處,都引起當地的轟動與歡迎,也可以看出該地對地質公園的設立的期待。

    四、會議心得

    1. 本次會議以我國五人的團體,在大會中,看來表現還不錯。帶去的許多台灣地質公園網絡摺頁、海報與地質公園相關紀念品,也很快被索取光。相對於其他國家,除了地主國與日本以外,我們可能是提供較多展示品的國家。值得注意的是由出版品的品質來看,我們台灣還是相對很好的國家。
    2. 本次出席會議,比較令人難過的還是政治問題。大會雖然歡迎我們參加,也安排了我們專題演講,但是正是場合,還是非常的注意避免政治干擾的問題。名牌上印的是台灣,介紹的時候,還是一個中國、兩個地區的方式介紹台灣代表。我們瞭解主辦單位的困擾,但因為沒有更不友好的狀況,也避免被貼上標籤,成為麻煩製造者的印象,也沒有節外生枝。另外,大陸國土資源部的司長也參加會議,也看來對台灣代表的與會,有許多的不愉快的感覺。還好,兩岸都沒有更進一步引發不愉快。但是從這裡看出,海峽兩岸如果要對往後的發展,有更多共識,還是非常困難。所幸,後來並沒有遭受更多不愉快的待遇。反而大會主辦者私下一直希望與台灣有更多的互動,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合作與交流。
    3. 台灣在此次的會議中,與各國的互動都非常好。尤其是日本的各地質公園的代表,都非常友好。日本的糸魚川市的市長,也是日本國家地質公園委員會委員長,親自帶隊參加。由於大夥是舊識,所以一見如故,相約明年五月日本主辦第五屆世界地質公園會議時相見。
    4. 此次的與會,也與亞洲各國的代表,有更多的互動,為以後的國際地質公園相關業務與活動,打些基礎。在亞洲各國中,台灣雖然有些國際政治的壓抑問題,但是我們的表現與成果,還是被肯定的。此次與會代表都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些亞洲地區的代表,有許多都是該國比較活躍、熱心的朋友,如何將他們串連起來,是未來可以加強的重點。例如我們持續參加國際相關活動、會議,邀請他們來台參加活動、會議、交流等,都是建立我國能見度的方式。

    五、結論

    1. 地質公園網絡是一個慢慢成熟的網絡。而會議提供所有有興趣的國家與團體、個人參加。無形中是一個互相觀摩、比較,同時更有示範的功能的會議。由於目前的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都還在成長中,因此許多的概念的形成與觀念的交流,主要是在會中闡述、說明與溝通。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雖然一直認為這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單位,但也不能不扮演一定的角色。因此在其他地方的網絡會議還沒有成熟之前,各種的地質公園網絡會議,還是一個非常值得參加學習的場所。
    2. 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慢慢認為這是個非常重要的會議,也有日漸受到多國的重視。因此在本次會議中釋放出一個訊息,便是GGN將有可能變成教科文組織的一個正式組織。這點也可以說明我們此時積極參與的重要性。因為在大家都還在發展中,台灣如何能先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且保持一定的能見度,便非常重要。
    3. 此次主辦的地質公園的面積非常大,也跨越許多行政區,超出過去的想像。但也可以看出來,如何把美麗的、珍貴的地景保存,變成可以永續利用的資源,也是該地質公園經營管理的重點。其間有歷史、有生態資源等等,也加在其中,變成一個地方發展的重點。台灣何嘗不能可以效法?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