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98課綱地理實察課程教案設計─淡水河口地景實察
    作者:
    廖偉國
    作者說明:
    台北市立麗山高中教師
    內文:

    一、實察主題:淡水河口地形景觀與環境生態。

    二、實察地點:

    (一)基隆河口溼地、關渡自然生態保留區。
    (二)沙崙海水浴場。

    三、實察時間:約計6小時(含來回交通所需時間)。

    四、相關教學單元

    本教案設計主要針對配合98課程綱要的相關教學課程,其內容詳如表1所示: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的河口地形、附近環境生態及淡水河出海口的地形景觀。

    表1  淡水河口野外實察課程與相關教學單元對照表

     

    實際內容 教學單元 相關主題 實察課程說明
    河流地形 地理一 單元四:地形 河流作用與河流地形 1.透過實察讓學生瞭解河流下游的地形特色。
    2.透過實地觀察,讓學生瞭解河口生態與人地關係。
    海岸地形 地理一 單元四:地形 海水作用與海岸地形 1.透過實察瞭解淡水河口附近,海水的營力作用對河口地形的影響。
    2.透過實察讓學生瞭解淡水河口海岸地區的土地利用類型與環境衝擊。
    風成地形 地理一 單元四:地形 風成作用與地形 1.透過觀察瞭解台灣海岸沙丘的成因,以及風成作用及其地形特色。
    2.透過實察瞭解台灣海岸地帶的土地利用與環境議題。
    人地調適 地理一 單元四:地形與人類活動 地形資源、地形災害、地形變遷與土地利用 1.能認識人類在不同地形上利用環境的方式。
    2.能認識不當地形利用可能引發的災害。
    3.能討論地形資源永續利用的方式

     

    五、課程設計說明

    1. 課程設計以學生分組方式(建議以三~四人為一組)進行,分組方式則由學生自行編組,或由老師統一編組皆可。
    2. 課程活動由教師預先設計實察學習單,作為學生實察時主要學習內容,配合教師的解說,使學生利用解說與學習單對照來觀察實察地點的各種地理景觀與特色。

    六、解說目標與主要課程內容

    設計停留關渡宮、關渡自然生態保留區、淡海沙崙海水浴場等三個實察地點,來增進學生認識紅樹林的生態景觀、意義與特色,以及淡水河口在各種地形作用下,所形成的河流、海岸及風成地形分佈與特色。

    1.關渡宮

    (1)配合Googl Earth衛星影像圖,觀察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的自然環境及各種生態特色。
    (2)利用地圖觀察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口附近的地形特色。
    (3)河口地區的地形與土地利用對環境的衝擊。

    2.淡海沙崙海水浴場

    (1)河口沙洲的成因與特色
    (2)河口地形辨釋
    (3)海水作用與河口地形
    (4)風成作用
    (5)風成地形

    七、實察工具 

    此次實察相關實察工具說明如下及表2所示:

    (一)關渡宮附近、淡水河出海口附近之等高線地形圖。
    (二)關渡宮附近、淡水河出海口附近衛星影像圖(利用google衛星影像圖)。
    (三)指南針。
    (四)數位相機、地理實察專用筆記本(若無專用筆記本可使用一般筆記本)、記錄筆。
    (五)實察地區相關地形文獻。
    (六)實察地點學習單。
    (七)測量距離用卷尺。

    表2  實察地點與攜帶實察工具對照表

     

    時間 實察地點 實察工具 活動內容
    12:10~13:30 基隆河口 筆記本、記錄筆、相機、實察區等高線地形圖。 1.觀察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的自然環境
    2.從地圖看附近的地形特色
    3.地形與土地利用
    14:00~16:00 沙崙海水浴場 指南針、捲尺、實察區地質圖、筆記本、記錄筆、相機。 4.河口沙洲的成因與特色
    5.河口地形辨釋
    6.海水作用與河口地形
    7.風成作用
    8.風成地形

     

    備註:上述所列為一般常見的實察工具,領隊教師可依實際需求增減項目,並可利用工具檢核表,作為出發前的工具攜帶檢核。


    八、實察地點與內容

    依據98課程綱要第二冊與第四冊之地理實察單元課程需求,本次教學活動設計以竹圍關渡宮附近的基隆河口和淡水河口北側沙崙兩個地點為主要實察地點,透過學習單的設計,提供教師規劃野外實察路線與教學設計的參考。


    表3  實察地點與實觀察內容說明

     

    實察地點 實察內容
    關渡宮附近、關渡自然生態保留區 1.觀察基隆河與淡水河交會處的自然環境
    (1)河口堆積物觀察---堆積物的主要成分、堆積粒徑,並能瞭解其意義與可能的來源。
    (2)河流堆積地形觀察---觀察具河口沙嘴特色的社子島其形成的作用力與地形特色。
    (3)關渡自然生態保留區,其紅樹林生態與植物群落的特色與地理意義。
    2.利用Google Earth衛星影像地圖觀察基隆河口附近的地形特色
    (1)河口沼澤地的環境生態。
    (2)河道寬度變化觀察---大尺度地形觀測(淡水河系從關渡平原區河道與關渡大橋間河道寬度變化觀察與成因分析)。
    (3)探討地質活動對河流地形的影響。
    3.地形成因、特色與土地利用實察
    (1)河口沼澤地的土地利用型態與對生態的影響。
    (2)關渡平原的開發與土地利用。
    沙崙海水浴場 1.河口沙洲的成因與特色
    (1)沙洲堆積的位置與成因分析。
    (2)沙洲堆積物質的地理意義。

     

    九、學習單

    (一)關渡宮附近

    1.請根據下列Google Earth地圖,標示出圖中A~E各地點的地形名稱,並說明各地點的主要作用營力。

     

    2.上圖中E上方的淡水河河道往下游方向河道卻突然變窄,請根據你實際的觀察心得,說明其可能的原因。

    3.紅樹林旁的堤防在洪患中的扮演角色,屬於哪種防洪類型?此種防洪形式適合使用於河流的哪一河段?

    (二)沙崙海水浴場

    1.沙崙的地名與哪種地形關係最為密切?其主要的作用力為何?

    2.沙崙地區屬於海岸與陸地交界區域,請問:台灣目前海岸線附近主要的土地利用型態有哪些?並說明各項土地利用對環境所可能帶來的影響。

    3.下面幾張照片拍攝於沙崙地區,請說明其地形作用的主要成因及其意義。

     

     

     

     

     

     

    十、緊急聯絡電話

    1. 東北角風景區處本部 地址:台北縣228貢寮鄉福隆村興隆街36號 電話:(02)2499-1115
    2. 東北角風景區龍洞站 地址:台北縣228貢寮鄉和美村和美街48號2F 電話:(02)2490-271
    3. 東北角風景區大里站 地址:宜蘭縣261頭城鎮濱海路7段11號 電話:(03)978-0727
    4. 轄區觀光旅遊事故緊急通報:0800-091-115

    十一、參考文獻

    (一)網路資源:

    1. http://wagner.zo.ntu.edu.tw/guandu/台北市政府關渡自然保留區網站
    2. http://www.nknu.edu.tw/~geo/05_geology/index.htm高屏地區野外地質網
    3. http://lcit.gcc.ntu.edu.tw/地景保育網
    4. http://nmns.edu.tw/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5. http://sun.gcc.ntu.edu.tw/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6. http://www.earth.sinica.edu.tw/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7. http://kepu.yam.com/中國科普博覽
    8.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ct.asp?xItem=3251&ctNode=174&mp=10行政院農委會自然保育網

    (二)

    1. 陳明義、陳谷季、李遠慶(1976)淡水河口紅樹林之生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9(3): 43-50。
    2. 石再添等(1982)塭子川沼澤區的水文地形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8),台北市。
    3. 周昌弘、黃元勳(1982)紅樹林之生態, 中華林學季刊,15(3): 27-43。
    4. 黃元勳(1983)竹圍紅樹林生態系營養物質流轉之動力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5. 王鑫(1988)地形學,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台北。
    6. 王鑫(1992)台灣的地形景觀,渡假出版社,台北。
    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4)海岸開發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作業要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市。
    8. 張長義、朱子豪等(1995)海岸濕地、沙丘、沙洲與潟湖敏感地區之調查研究-台灣西部海岸資源與環境影響因子分析探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市。
    9. 基隆港務局(1997)海岸地形變遷及防護對策研究,淡水港第二期工程(含淡水港外郭防波堤興建工程)環境影說明書(定稿本)–附錄三,基隆:基隆港務局,2-1~4-20、7-2~7-4。
    10. 呂建政、周儒譯(1999)戶外教學,五南出版社。
    11. 楊國禎(1999)新觀念雜誌,台灣生態研究中心。
    12. 張菀文(2002)淡水河口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賴春婷(2008)淡水河口挖子尾沙嘴地形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