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過去將近二十年間,雲林縣古坑鄉草嶺地質公園如何發展,以及草嶺地質公園構想與規劃的推動,及地質公園發展的現階段成果。 一、草嶺地質公園緣起 1999年9月21日零晨1時47分發生地震規模達7.3的集集地震,造成大規模死傷,並誘發大規模地滑。地震在草嶺誘發全臺最大山崩,這是有紀錄的文獻中第五次大規模山崩,總崩塌及堆積面積約 528 公頃。滑動塊體主要在原大崩崖以上到堀畓山三角點附近,及次要滑動體在原斷魂谷附近,總滑動體積約1億2千5百萬立方公尺,居民稱此處為大飛山。滑動塊體上原有14戶共36人隨著土石滑動,越過清水溪而至嘉義倒交山,導致29人不幸罹難。草嶺社區的建築傾圮,公共設施倒塌,道路柔腸寸斷。與地質災難共存,是草嶺進一步發展、看見韌性的方法;亦即,地質公園成為草嶺劃時代的發展新前瞻方式 (frontier)。
2004年在重建會的見證下,在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李建堂老師的輔導下,草嶺地質公園正式掛牌成為地質公園運動的實驗基地。直到 2012、2013 年在草嶺的地質公園網絡會議,我才第一次到草嶺。那時,總是匆匆掠過。2012年第二屆網絡會議在神農飯店七樓,我去演講結束的當天,沒參加隔天考察,夜裡搭了鄉長的車下山,雖然沿路都跟鄉長聊天,但車行一個多小時仍在古坑鄉。我自小會暈車,所以「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仍在古坑鄉」對我來說,草嶺真是個遙遠的地方。後來,這個遙遠地方的地質公園,與地質災害共處,我也借以發展「偏遠的驕傲」的論述。然而,當時,是一個遙遠我不會再想去的地方。
隔年2013年的第四屆會議,帶了德國Wolfgang Elder等國際學者上山。他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前部長,我蹲在地上幫他放簡報資料,那次透過Elder教授對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歷史及現況做介紹,我們得以更認識「地質公園」。隔天到雲嶺之丘、五元二角考察,路程遙遠,狹窄蜿蜒,柳杉林步道怡人,孟宗竹林稍呢喃,樹浪竹濤,武俠江湖。草嶺在地中巴司機兼解說員,很了不得,口沫橫飛,精彩非凡;當然,成功地推銷了地產「苦茶油」。草嶺,為之留下一個「山遙路遠、蜿蜒複雜、地景悠美、解說精彩」的印象。
▲圖1. 飛山景觀(王文誠 2020.8.5.拍攝) 說明:照片中間為清水溪,右側是草嶺堀畓山,左側則是嘉義倒交山。921地震誘發全臺最大山崩,即草嶺大崩山,總崩塌及堆積面積約 528 公頃。 滑動塊體主要在原大崩崖以上到堀畓山三角點附近,總滑動體積約1億2千5百萬立方公尺。滑至清水溪及倒交山,並造成堰塞湖,形成草嶺潭。
二、從新草嶺十景到法定地質公園 自2018年起因緣際會,接力臺大協助草嶺地質公園培力計畫,援過去十幾年執行社區營造經驗,開始陪伴社區規劃「新草嶺十景」。有鑑於過去的「草嶺十景」部分已經因為地震破壞而不復存在,「新草嶺十景」是臺灣地質公園學會理事長林俊全教授發起,跟社區討論、學習而來。所以幾次跟社區居民討論新的十景,並紀錄居民建議,發展出新十景,試著深化這裡的地質及生態解說,建構草嶺地質公園「地景旅遊」。
草嶺地質公園規劃草嶺新的十個地質景點 (geosites),必須從遊客使用者的角度瞭解草嶺。草嶺第一步需要處理的是道路遙遠、道路複雜的印象。如何改變心智地圖,清楚閱讀草嶺,即是融合新草嶺十景的新任務。所以,圖2.發展一個新草嶺十景概念拓樸圖。把草嶺聚落分成三區,分別是西區的外、內湖(藍色色塊)、東區的石壁(綠色色塊)、及南區的草嶺聚落(黃色色塊)。
遊客要進入草嶺,可以從雲林古坑沿149甲、或從南投竹山沿149乙,進入草嶺。149乙在外湖匯入149甲,149甲經內湖橋進入內湖(藍色色塊),過了草嶺山隧道,便是草嶺聚落(黃色色塊)。149甲往東出草嶺後進入嘉義。在149甲35K+700處,即接雲220,往北,便可以抵達石壁社區(綠色色塊)。 新十景的相對位置是從草嶺、石壁、到內、外湖,逆時針方向所組成(見圖2.新草嶺十景概念拓樸圖)。拓樸圖是一種對遊客來說,更容易辨識的心智地圖,容易將旅遊系統化,編上號碼,容易收集景點。未來則可搭配旅遊名片、護照方式推廣、行銷。十個編號號碼,分別包括在南區草嶺:1.飛山景觀台、2.水濂洞瀑布─青蛙石、3.峭壁雄風、4.清溪小天地、以及5.蓬萊瀑布(黃色色塊),在東區石壁:6.石壁仙谷─遊龍湖─連心池、及7.雲嶺之丘(綠色色塊),以及西區內外湖:8.同心瀑布─連珠池、9.萬年峽谷、和10.草嶺貝化石。
▲圖2. 新草嶺十景概念拓樸圖
▲圖3. 五元二角(王文誠2020.12.24.拍攝)
▲圖4. 雲嶺之丘(王文誠2020.12.24; 2021.1.1.拍攝) 說明:到了雲嶺之丘,才能理解雲林是雲霧繚繞之林。在此,有360度全景景觀,可以東眺玉山,以及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縣市。
▲圖5. 草嶺咖啡品質獨步全臺(王文誠2021.1.1.拍攝)
三、新草嶺的未來展望 地質公園有「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及「地景旅遊」四個共同結構與建構的目標。對於受到地質事件影響深刻、與山崩共存的草嶺,地質公園的豐盛和召喚,透過恢復具有在地的地質地貌人文本真特質。對地質公園的渴望,試圖透過地景保護和地質襲產管理,提供地質旅遊服務和環境教育,來發展新的工作並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創造「偏遠的驕傲」。
2021年元旦臺灣地質公園學會在草嶺地質公園跨年,清晨五點中巴從草嶺出發至雲嶺之丘,雖然沒有看到日出,但體驗到不同的草嶺地質公園的成長進步,有很多的感動。跨年夜31日晚上來自草嶺、石壁的8位茶藝師,示範泡茶的技術,把飲茶的文化作了文化的、科學的詮釋。很可貴的是,草嶺年輕人「社區參與」人數增加了,形成新的年輕人網絡,研發咖啡、茶藝、地質麵包。元旦,社區帶領遊客烘焙咖啡豆,領略咖啡豆子如何被烘成不同的特性。草嶺的水氣、地質、人文滋養了這地的咖啡品質,獨步全臺,這樣的遊客動手體驗,將會是日後另外一個地方特色。
草嶺地質公園從2004年起掛牌試行,至2020年已經制度化為法定地質公園。草嶺地質公園隨之被看見,交通部配合「大南方」國家重點計畫,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做為平台,將結合阿里山區域觀光聯盟、北回歸線235聯盟、大草嶺區域聯盟,形成區域產業觀光聯盟。拓展臺灣地質公園網絡,形成網絡中的新網絡,在這個體制下有機連結,以地景生態保育為基礎,在地居民可以在此生產,從事農耕牧養、開展觀光地景旅遊,並賴以生活;形成三生一體的偏遠的驕傲。
▲圖6. 2021年草嶺跨年(王文誠2021.1.1.拍攝) 說明:2021 元旦臺灣地質公園學會在草嶺地質公園跨年,玉山雲層厚沒有看到日出,雲嶺之丘天冷,早晨6:38 一輪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