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讀景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內文:

    一、前言

    旅遊對許多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一部份。除了抒解身心、促進相關人際關係外,也兼有增長見聞、拓展視野功效。學校教育中,鮮少教導學生如何去旅遊、觀賞地景、探索自然、瞭解相關文化特質。目前在高中地理課程中,戶外教學已經越來越呈現重要性。然而如何去觀察環境、世界的素養,對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而言,如何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探索世界仍然需要學習些要領,需要老師、家長的協助成長。

    隨著新的科技,來自網頁旅遊地的相關資訊,包括景點、地圖、衛星影像資源也越來越豐富。與過去仰賴出版品的有限資料,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如何應用這些網頁資料,有更多面向的瞭解旅遊、度假等戶外活動的特色,都需要學習去擷取、分析與分享。學習讀景的技巧,就是一個重要工程。例如網路上的資訊五花八門,是否正確?如何讀景,相關的資訊是否正確、如何被研究、記錄,有哪些是科學的研究成果?都是新的世代的挑戰。

    因此,具有讀景的素養,便相對的可以協助未來的社會公民有更多機會瞭解這個世界。但如何去讀景呢?本文提出幾個概念,或可以協助學生們有更多的能力去觀察。

    二、如何讀景

    1. 地景是地表的地質、地形、水文、氣候、生態、文化等面向的組合。這幾個面向的差異,就有不同特性組合。因此,讀景時,必須有一個概念,瞭解所觀察的景物,主要是由哪些面向所組成。可以針對這些面向,有更深入的探討。地景是我們的生活空間。特殊地景則有稀有性、獨特性、不可回復性的現象。因此討論地景保育時,兼有保育我們的生活空間,以及特殊地景的保育。前者維持、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後者避免這些大自然不易生成的地景,能為更多人欣賞。

    2. 生活空間的地景如何去觀察?我們可以從棲地的概念切入。不論是高山、丘陵、平原或海岸地帶,都有不同環境的影響。不同環境,就是地理空間的差異,也是形塑文化特質的基本要素。例如高山地區的居民,所面臨環境的挑戰,就與海邊的居民截然不同。

    3. 特殊地景的觀察,更需要瞭解這些地景的成因。通常由地質、地形特色切入,是比較常見的。因此配合學校的基本概念的課程,例如岩石的認識、地質構造(如斷層、節理、褶皺等),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其次是這些地景受到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的影響,會造成如何的演變?(例如野柳的女王頭,受到風吹、日曬、雨淋),都是很好的切入方式。

    4. 整體地景具有形狀、顏色、線條、質地的特徵。因此,讀景第一步是要先瞭解地質、地形,以及可能受到內、外營力(如雨水、河水、海水)作用的影響。這些特色如何形成形狀、顏色、線條、質地的現象。例如野柳的單面山是如何形成的?

    5. 地景的類型可分為焦點、全景、蓋頂、封閉、主題、小景、瞬間等特性。當讀景時,可以先界定這是屬於哪種地景類型。例如野柳的女王頭是屬於焦點地景。然後,這些類型與地質有哪些關連?例如野柳的女王頭是屬於那種岩石?如何形成的?如何演育這些地形?接近觀察時,是否有化石、生痕化石?

    6. 外營力是指地表各種雨水、河水、海水、風、冰河等介質作用,內營力是指來自地殼的擠壓、張裂等作用,造成地殼抬升、火山作用等力量。受到內、外營力的作用,這些地景如何變遷?我們如何觀察,是讀景的一個重點。例如我們可否看出大漢溪有三層河階?聚落多分布於哪一階?這些河階如何生成的?

    7. 地景的變遷是另外一個觀察重點。野柳女王頭何時會斷裂?海水面上升,對台灣會有何影響?我們如何因應?這些也是觀察地景時,可以多關注的。

    8. 人文地景的觀察與人類活動、宗教、文化、建築、聚落都有很大關連。例如漁村文化,可以多瞭解其歷史與宗教信仰的由來。聚落經濟發展與變遷、學校教育,以及產業發展等,都是可以深入瞭解的。漁村的海鮮如何行銷?如何變成地方經濟的來源?參與經濟活動的居民如何參與?等等問題,都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瞭解地景的特色。漁村如此,山村也相同。

    9. 整體而言,台灣自然地景的類別與價值都基植於地景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景觀美質、環境功能、歷史與文化特質,以及是否能永續利用土地。讀景的訓練,能讓學習者瞭解這些特質,相信會有更多的情意目標的達成。

     

    地景保育通訊第53期_讀景

    ▲照片1 如何觀察北部海岸水金九地質公園的的水濂洞社區地景?這個社區住宅可能有哪些特色?為何現在有許多的民宿在這裡發展?

     

    地景保育通訊第53期_讀景

     

    ▲照片2 雲嘉南地質公園的傘形鹽田有何特徵?這樣的設計有何功能?過去?現在?未來?

     

    地景保育通訊第53期_讀景

    ▲照片3 高雄泥岩惡地地質公園(月世界)的泥岩惡地地景,有何特徵?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地形?與氣候有何關連?地形會如何演變?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