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2005年颱風報導
    作者:
    王翠華
    作者說明: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生
    內文:

    一、 前言

    颱風是一種熱帶氣旋,在熱帶海洋上,接近海面的空氣因為受太陽照射而溫度較高。溫度高、溼度也大,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於赤道以北地區,來自南半球之東南信風侵入北半球而轉成西南季風,和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使輻合帶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秉性不同,相遇時造成擾動產生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擾動,和對流作用相輔相成,使已形成為低氣壓之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流動更快,風速加大,於是颱風初步形成。

    因此每至夏季,也是政府對於風災雨災拉起警報之時,截至九月底前,共有19個颱風形成,而發佈颱風警報的,共有五個颱風,分別為強颱海棠、中颱馬莎、輕颱珊瑚、強颱泰利、中颱卡努、輕颱丹瑞。試分別將中強颱說明如下。

    二、外海打轉的強颱海棠

    7月12日在關島北北西方生成後,快速向西南西轉西北方向移動。7月18日清晨接近台灣時,在花蓮外海逆時針向打轉一圈後,於當日14時50分左右於宜蘭東澳附近登陸,22時左右於苗栗後龍附近進入台灣海峽,繼續向西北移動。19日18時在馬祖附近進入大陸,隨後於20日20時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海棠為一典型西北颱,與民國八十五年的賀伯颱風極為相似。以賀伯颱風為例,中心結構相當完整,具有相當明顯的颱風眼特徵,螺旋狀雲雨帶中有極強之對流,伴隨有達數百公里之深厚雲系,夾帶豐富之水汽。同時眼牆垂直發展到對流層頂。除了帶來豪雨之外,西北颱所伴隨的環流方向與台灣西北部河川之流向相反,因此會阻擋河水排洪,不利出海,進而造成西北部的河水氾濫。

    海棠颱風在花蓮外海先南偏再北轉,轉了一大圈後,才在宜蘭登陸,行徑特殊,民國五十四年的瑪麗、八十一年的寶莉,都有在台灣門口逆時針打轉六至八小時後登陸台灣的紀錄。防災國家型計畫氣象研究群召集人,台大大氣系教授李清勝推測,是受到台灣地形影響,因颱風低層環流受地形干擾,與照著導引氣流而走的中高層環流不一致,颱風中心結構呈現傾斜,便繞著地形打轉,後來在高低層氣流重新結合一起後,繼續往前才登陸。海棠的風雨集中在東北部和中南部,西北部和東南部相對雨小的情況,主要是受到地形影響。

    此次颱風災情,積水災情包括大甲溪溪水暴漲,台南縣七股鄉至佳里鎮台北小城社區也因豪雨造成農田積水漫流至路面水深約50公分。

    三、中颱馬莎

    8月4日20時,颱風中心於宜蘭東方約240公里之海面上,7級暴風半徑250公里,以每小時14公里速度,向北北西進行。於8月5日20時解除陸上颱風警報。馬莎從西北行進,一直到遠離本島,才受太平洋高壓牽引轉向北,歷史上相似的行進方向為1990年中颱的亞伯。

    警戒區為宜蘭縣、基隆市、苗栗縣、桃園縣、新竹縣。土石流警戒區紅色警戒溪流414條,包括桃園縣大溪鎮、復興鄉、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苗栗鄉大湖鄉,卓蘭鎮、南庄鄉、泰安鄉、獅潭鄉、銅鑼鄉,台中縣和平鄉、東勢鎮、新社鄉,嘉義縣竹崎鄉、阿里山鄉,台北縣三峽鎮、烏來鄉、雙溪鄉,宜蘭縣礁溪鄉,南投縣中寮鄉、仁愛鄉、水里鄉、信義鄉、埔里鎮、草屯鎮、國姓鄉、魚池鄉、鹿谷鄉等地。黃色警戒溪流451條,大致分布在北市、宜蘭、桃竹苗、中縣市及南投、嘉義縣等地方。而苗栗火炎山發生嚴重土石流災情,造成道路交通中斷。

    此次災情共計受傷2人,停電高達五萬多戶,停水則有15萬戶,5日台北市各級機關學校停止上班上課。

    四、「分裂過山」的強颱泰利

    泰利颱風於8月27日在關島西方生成後,向西北方向移動。28日颱風轉向西北西方向朝台灣移動。9月1日清晨到達花蓮近海,其低層環流中心呈現滯留打轉並減弱消失,且隨即由台中西方近海形成之副低壓中心取代,並持續向西北西移動。1日16時進入大陸福建,隨後於2日8時後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

    泰利颱風的來襲,為40年首見的一年兩強颱犯台的例子,其特殊的行徑也十分受關注。泰利從花蓮登陸前,突然高低層環流分離,颱風中心一分為二,以「分裂過山」的方式穿越台灣陸地。低層環流被中山山脈阻擋在花蓮近海,高層環流直接翻越而過;海棠也可視為因高低層環流分離,在花蓮近海轉個圈後再登陸,只是不如泰利那麼明顯。

    台大大氣系李清勝指出,颱風環流垂直結構從地表到對流層頂約15公里,泰利低層環流碰到高度超過三公里的中央山脈而被擋在外海,三、四公里以上的高層環流直接翻過山,繼續向西移動。

    在花蓮近海打轉的低層環流,因缺乏低層環流支援,對流逐漸減弱逐漸在海上消失。高層環流翻過山後,跟台中近海的副低壓中心產生交互作用,重新組織成完整的颱風結構。

    颱風登陸過程,在背風面會有低壓出現,氣流過山再下沉,就會產生跟焚風相似的低壓區,把周圍氣流吸向低壓中心,產生微弱幅合,當颱風高層環流移動到背風低壓區時,高低層之間產生幅合上升,幅散作用,重新發展出完整的颱風環流,出現「分裂過山」的現象。

    泰利颱風「風大雨小」,因此災情多為風災,全台總計七死二百人傷。

    交通災情部份,台中縣谷關交通中斷,松茂土石流道路中斷,大甲溪水暴漲,淹沒松鶴至麗陽的交通。台東縣埡口至向陽間的路面坍方。其他各縣市也都有因暴雨使橋梁、道路中斷,或是溪水暴漲的災情傳出。

    淹水情形包括:屏東縣潮州鎮南二高下方平面道路五魁寮段水深60公分,愛河路水深約60公分。內埔鄉屏科大及豐田村水深約60公尺及30公分。嘉義市的蘆山橋、永欽橋水位超過警戒線封橋,湖仔內溪底整?泡在水中、住戶停電。部份地區積水超過10公分。台南縣部份永康市、安定鄉、白河鎮、新市、仁德鄉、學甲鎮、大內鄉等皆有淹水災情傳出。嘉義縣為東石鄉、布袋鎮、義竹鄉、麗草鄉、六腳鄉及嘉義市淹水。農委會公布土石流警戒區,紅色警戒為426條,黃色警戒808條。

    五、結論

    水庫是台灣民生用水的主要來源,但下豪大雨時卻反而常常無水可用。三個月之間討論得沸沸揚揚的颱風話題,即是大桃園地區缺水的窘況。自從去年艾利颱風帶來超過兩千萬立方公尺的淤積,沖毀巴陵二橋基座,也造成山區大面積坍塌與造成土石流,使得石門水庫原水濁度驟升,南區中壢、平鎮等鄉鎮市停水更達十七天,最後以臨時取水口和應急管線才解決問題。北區水資源局事後增設四處含沙量與水質監測系統,以預警上游土石崩塌情形。

    然而檢討之後的今年,又發生相同的情形,馬莎颱風過境後又造成桃園地區無水可用的情形。石門水庫管理中心表示,馬莎颱風過境為石門水庫上游帶來龐大的進水量,尤其是水庫上游10個水文工作站兩天來的平均累積降雨量更是驚人,比上次的強烈颱風海棠來得大,平均累積雨量迄5日下午3時止,已達800公厘,其中玉峰站的1200公厘為最多、白石站1100公厘次之、再來是高義站的931公厘。而停水範圍包括中壢市、平鎮市、楊梅鎮、大園鄉、觀音鄉、新屋鄉、龍潭鄉、大溪鎮、新竹縣湖口鄉。北桃園地區包括桃園市、蘆竹鄉、龜山鄉、八德市部分地區、台北縣林口鄉。

    無水可用的情形,在學界與政治界都引起喧然大波,原因探究皆指向石門水庫水土保持不佳所造成。

    根據北區水資源局統計,艾利與海馬兩颱風侵襲台灣後,石門水庫集水區範圍共新增九十一處土石坍塌,桃園縣計大溪一處、復興三十三處,坍塌面積共八十五公頃;新竹縣尖石鄉坍塌多達五十二處共兩百零三公頃,五峰鄉也有五處約七公頃。根據北區水資源局統計,集水區範圍的土地利用,有九十二點八%是林地,包括六百一十九平方公里的闊葉林與混合林,以及分布在三民、長興、奎輝與霞雲等八十五平方公里竹林,河川、道路、建地、露岩荒廢地等佔二點四%土地,一萬七千餘人居住其間,全都有大面積的坍塌,原是林地的地方變成觀光果園。

    石門水庫管理中心在上游集水區復興鄉興建一百二十一座攔砂壩,希望延緩水庫壽命。而經四十年下來,攔砂壩早被淤沙填滿。石門水庫集水區的水土保持成為各界研究的議題,只希望亡羊補牢,猶末晚矣,並應將此教訓推到其他水庫及集水區,不要再在災害來臨時才又只有空乏的檢討。台灣沒有適合建水庫的地質地形環境,但卻是不得不走的路,因此更要小心維護延長其壽命,永續利用才是。

    六、參考資料

    •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4/index.htm
    • 土石流防災應變系統 http://210.69.127.146/main/index_01.asp ,http://www.epochtimes.com/b5/5/9/1/n103815 2p.htm
    • 交通部公路總局全部災情快報http://www.thb.gov.tw/damage/dpuball.asp
    •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http://www.ndppc.nat.gov.tw/asp/newc2.aspx?pid=20&nid=669
    • 內政部消防署 http://www.nfa.gov.tw/asp/newc.aspx?pid=342&nid=669
    • 馬莎颱風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http://www.nfa.gov.tw/uploadfiles/series/200508081011.pdf
    • 番薯藤新聞 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200508/20050805786867.html
    •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l/17/today-fo8.html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