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地景保育幻燈片專輯(十四)幻燈片專輯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內文:

    出版:台大地理系台灣地形研究室
    幻燈片張數:40張
    編號:521-560

    編者按:
    本期的專輯主要是介紹台灣的南部海岸地景,尤其是恆春半島與小琉球兩地。這兩個地區都因為珊瑚礁的堆積,在經過地盤抬升作用與海水侵蝕,產生許多十分特殊的地形景觀。而在佳樂水地區,特殊的砂岩地質也孕育出與野柳相似的地形景觀,十分值得觀賞,特別向讀者介紹這些美麗的地景,並歡迎有興趣的讀者直接由本刊之網頁免費擷取影像作為非商業用途使用。
    (http://www.geog.ntu.eut.tw/tgru/lscape.htm)

    本期幻燈片的主題,以台灣的恆春半島與屏東小琉球為主題。恆春半島的海岸景觀主要是珊瑚礁海岸景觀,加上東南海岸的斷層海岸。而小琉球則以珊瑚礁海岸為主。

    恆春的珊瑚礁海岸主要是以裙礁為主。由裙礁隨著地盤的持續隆升,珊瑚礁也跟著生長,產生了許多高位珊瑚礁。離開海水面的珊瑚礁,開始受到波浪衝擊,產生侵蝕的現象。再加上時期地盤抬升速率的不同,侵蝕作用的時間長短不一,進而形成各種特殊的珊瑚礁海岸景觀。諸如海蝕平台被波浪拍打後,將海水面附近的珊瑚礁侵蝕成一接近平坦的平台。另外主要的景觀如海蝕凹壁,其成因與海蝕平台類似,波浪持續的侵蝕海崖,在海上侵蝕出一類似凹槽狀的景觀。如果波浪持續侵蝕不停,支撐的部分就有可能斷裂形成崩崖景觀。由此也可以看出類似地景的脆弱性。

    恆春半島的地質、地形景觀除了珊瑚礁海岸外,還有許多因為構造因素隆起的地形,如海階、單面山。恆春的單面山,原本為水平狀沈積的珊瑚礁,在抬升隆起時,因受到構造作用的影響而發生傾斜,使隆起的地形成為一邊陡一邊緩的丘陵。而由砂岩形成的海岸景觀,出現在佳樂水一帶。佳樂水的海岸景觀,與野柳、小野柳十分類似,充滿著侵蝕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景,主要的地景如下:

    1. 蜂窩岩:在潮間帶的區域,因為砂岩較硬,波浪只能先從表面慢慢的侵蝕破壞。再加上潮間帶的生物作用,不斷鑽孔製造覓食的空間。這兩種作用使得砂岩表面佈滿小洞,狀似蜂巢而得名。
    2. 風化窗:在海岸地區,空氣中的鹽分慢慢滲入到岩石的孔隙中。重新結晶時,鹽結晶將岩石表面的孔隙撐大而發生機械風化的現象,造成表面剝落。其尚未剝落的部分外型酷似窗框而得名。
    3. 結核:砂岩在沈積時,部分物質含有鈣質。這些含鈣沈積物在發生成岩作用時,鈣質在表面形成保護層,幫助其抵抗風化作用。待旁邊的砂岩被侵蝕掉,較堅硬的這些含鈣物質就露出來。

    小琉球的地形景觀

    小琉球的地形景觀延伸自台灣高雄的壽山、半屏山、大小崗山的石灰岩。整個島是由珊瑚礁石灰岩所組成。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長約2公里,面積約6.8平方公里。地形景觀主要是以珊瑚礁地形為主。主要的地形景觀分述如下:

    1. 珊瑚礁崩崖:由於珊瑚礁的隆起,形成這個小島。這個小島的周圍有許多的珊瑚礁崩崖,巨大的珊瑚礁石塊崩落後堆積於海岸,有些崩崖的邊緣裂隙,形成狹小的洞穴,以烏鬼洞為代表。
    2. 海蝕洞:主要分布於美人洞。隨著珊瑚礁的隆升,慢慢脫離海水的作用。
    3. 海蝕凹壁:分布於西南角,高度則大約位於高潮線上方,這些凹壁形成非常特殊的地形景觀,在台灣的海岸獨樹一格,尤其是花瓶岩的景觀,是此地的代表地景。
    4. 地塹:是台灣地區的獨特景觀。可以看出本區中央陷落的現象,同時也因為受到來自東南方向的大地擠壓的力量,形成接近120度交角的兩個斷層。這也是台灣地區非常難得的一個景觀。此地的地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景點。
    5. 裙礁:主要分布於小琉球的東南方,長度延伸約1.5公里。寬度約10公尺。完整性與分布範圍是台灣地區最有規模的,也是非常值得保存的地方。

    由於小琉球珊瑚礁石灰岩與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的壽山、大小岡山等地,都是類似的地景,但是小琉球又受到海水作用的沖蝕,所以表現出來的海岸地形又具有另一番特色。像上述的花瓶石、裙礁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景。

    展望恆春半島與小琉球的地景的保育問題,可以發現珊瑚礁地形,非常脆弱,禁不起大規模的開發。所以將來像小琉球的道路系統開發必須要仔細檢討,例如是否需要自行車道或步道。其次是本區已經被開發得非常的嚴重,資源被開發殆盡。將來如何結合海岸地形資源與近岸海洋生物資源,都是將來發展觀光活動,必須面對的課題。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