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大油坑地區早期的採硫工事是將由地下噴出的高溫高壓硫氣水蒸氣混合氣體予以凝集導入鑄鐵管,使硫氣液化後再汲入鑄鐵斗內使之固結,進而煉製天然硫磺。因此,大油坑礦區早期在開採硫磺時,並不需要開設露天式或坑內採礦場,也不需要使用炸藥進行爆破採掘的工作,那是因為硫氣噴出孔就是採礦場的緣故。早期採硫的噴氣孔有三處,都位於火山爆裂口內。
又根據大油坑停採礦區早期開採業者的景觀維護計畫書內容來看,大油坑停採礦區「乃是位於火山爆裂口內,周圍都是由陡峻火山岩構成,而且處處噴出高溫高壓的有害瓦斯及水蒸氣,係為草木不毛地熱蘊藏地區,實無法實施水土保持計劃及植生綠化,只能維護現在環境及特殊景觀而已……」。另外,「本區無產出廢土石,則無需築造捨石場,因此也無捨石場綠化問題」。由此可推斷,當大油坑採硫礦區在結束開採活動時,並無完善的綠化工程來進行環境整復。
又在早期業者的開採計劃書中的環境評估項目中,也特別提到大油坑景觀優美、尤其是特殊的噴氣孔、溫泉等後火山活動,如配合採硫工事,本區可作為地球科學教育良好場所。此外,有關本區的各項研究報告,也常特別提到本區景觀的特殊性,並多方建議作為戶外教學的場所。
大油坑的礦權目前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並已劃為遊憩區(遊十),所以其規劃要求不同於一般都市內或者都市近郊的風景區。鑑於國家公園設立的宗旨是為了保護自然景觀、野生物以及人文史蹟。因此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對於大油坑基地環境的開發或再利用,都必在尊重自然的原則來進行。當然,在調查基地資源時,要特別了解基地資源的潛力和環境限制;同時在發揮其潛力和迴避其限制的原則下,才能提出對基地衝擊和破壞最小的規劃構想。
二、 規劃原則
大油坑地區主要是以噴氣孔為主的特殊景觀區,且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進行的特殊地景登錄中,被參與的學者、專家一致認定屬B級的地景保育景點。本區業經學者、專家依據“地景保育景點內容、分類選取準則及其相對重要性準則”鑑定的結果,具有以下各項的特點:
因此在進行本區的再造利用規劃時,就應該以“地景保育”為主要的規劃方向。同時,也因為本區的地質境境對遊客而言具有潛在危險性,所以有關“遊客的安全”也應該一併列為規劃限制因素中。
此外,從交通的易達性來看,本區交通尚稱便利。大油坑不僅擁有獨具特色的噴氣孔,且區內的邊坡也有許多的蝕溝及少數溪流源頭所形成的泉源。本區內除了東北側熔岩台地上的草原和低矮的樹叢,以及山頭上稀疏的草生植物之外,全區幾乎都是裸露的安山岩,包括上部火山凝灰角礫岩、兩輝角閃石安山岩、紫蘇輝石角閃石安山岩及熱液換質作用帶等四種。又因本區內的岩石受到熱液腐蝕作用,致矽化作用相當深,所以隨處可見岩質呈灰白色,堅硬且狀似火山渣的岩石。從上述的條件來看,本區頗適合作為一處進行地球科學教育的戶外教學場所。
基於設立國家公園之意義乃在於保護國家特有的自然景觀、野生物及人文史蹟。因此,本區的規劃更明確的是以“保育”為重點,在兼顧遊客安全的狀況下,藉由改善本區現有環境,發揮其資源效能,進而達到保育、教育、遊憩的多項目的。本區應依循下列原則發展:
三、 發展構想
根據上述的規劃原則,並配合本區內資源的特色以及環境現況,將本區劃設為三個分區(請參閱圖一)。其它的區域則基於地景保育、遊客安全、環境現況較脆弱、且腹地狹小…等因素,應保留現狀。至於據點與據點之間,則以步道進行串聯。各據點的發展,宜根據發展潛力和現存問題來擬訂。
◎支稜、蝕溝分佈區(A區)
A區主要是支稜、蝕溝分佈的地區。全區都是侵蝕殘餘的小山頭和蝕溝,少有平坦的腹地可供利用。舊有的採硫產業道路也因年久失修,部份路基毀損,再加上沿途雜草叢生,已不宜再利用。然而,因為本區鄰近陽金公路,在交通上具有易達性的優點,同時在距離汽車客運大油坑站附近有一廢棄的建築物(早期採硫時期的辦公室),可規劃作為遊客中心。同時,也可將中間的廢棄採硫產業道路進行整復,並保留邊坡的露頭,進行步道解說活動。
◎噴氣孔分佈區(B區)
B區為本景點內特殊地質、地形景觀密集的區域,宜劃設為「特殊地質地形景觀保育區」。另外,由於大油坑地區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最大的熱液換質帶,岩石在長期受到熱水蝕變作用下,風化作用旺盛,同時地表裸露、草木難生,具潛在塌陷的危險。基於遊客生命安全的考量,以及顧及景觀和工程方面的維護困難,建議不進行任何的開發活動。似可參照小油坑的模式,設立圍欄禁止遊客進入。可以遠觀、眺望,不宜靠近觀看,以策安全。
◎熔岩階地(C區)
C區主要是草原覆蓋的熔岩階地,其中並夾有稀疏的雜林(粟蕨、芒草…等)。景觀品質屬於普通。不過在大油坑噴氣孔分佈區裸露地表的顯著襯托下,反而向上提升本區景觀品質。由於本區的地形地勢較為平緩,因此可以考慮在此設置一處小型的大油坑採硫史蹟展示館,將大油坑停採礦區過去的採硫設施蒐集在展示館內展示,並配合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攝製的大油坑採硫錄史影帶播放,讓社會大眾不僅可以觀賞大油坑特殊的噴氣孔景觀,同時也可以再次緬懷大油坑過去採硫的輝煌事蹟。唯其外觀必須兼顧到與周遭的環境協調,不可過於突兀,以免對大油坑的特殊地景造成視覺衝擊。
四、本區地景保育與未來發展
「大油坑」所具有的意義,除了在人文方面是台灣早期開採硫磺的重心,具有歷史意義之外;其本身所擁有特殊的後火山活動──噴氣孔、溫泉等特殊的地質現象與火山地形,在台灣地區具有相當特殊性。
根據王鑫(1996)的研究,本區獨特的火山地形與地質現象,具有相當的科學研究價值。再經過相關的專家、學者評鑑後,建議指定為省級的景點;並建議採三級保護(即經該主管機關同意者,可進行研究、教育、遊憩活動)。首先,宜擬定大油坑停採礦區復育的規劃範圍,並藉由環境分析以及野外調查的方式,瞭解該區的環境特性和該區可能受到的潛在威脅。再研擬景點的保育作業要點,作為初步的景點管理建議。
(一)保育景點可能遭遇的潛在威脅
由於大油坑的景點兼具“出露性”(岩層剖面)和“完整性”(後火山活動的噴氣孔、溫泉),因此對該景點可能造成威脅的活動類型要比具備單一特性的景點來的多,而且管理的對策也較為複雜。
經過野外的調查後,可將大油坑附近目前的活動類型表列出來(請參閱表一),並進一步探討這些活動類型對大油坑景點的潛在威脅與影響為何。
目前在本景點周圍僅有健行、登山等戶外活動,因此對景點造成的衝擊並不明顯,但仍須注意可能的影響。至於早期的採礦活動,也因為不敷成本而停採;原先因採礦活動而興建的產業道路也因年久失修,再加上歷經颱風、豪雨與地震的重創,大多坍塌且雜草叢生。上述因素對於大油坑景點可能的衝擊也不大,反而有利於保護本區地景。整修及開闢聯外道路、邊坡護坡工程、河岸防護工程、排水工程等,以及未來潛在的開採硫磺資源、棄置廢棄物等,都是本區在進行地景保育過程中所應注意的潛在威脅。
(二)大油坑景點管理對策
大油坑隸屬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管轄,又依據「國家公園法」所訂定的土地使用分區,本區部分屬於遊憩區,但也有一部分屬於“特別景觀區”(註:特別景觀區──係指無法以人力再造之特殊天然景緻,而嚴格限制開發行為之地區)。在初步規劃中,除了部分噴氣孔出露的地區劃歸為地景保育區之外,遊憩區部分也允許較低程度的開發使用,以配合國家公園設立宗旨之教育與遊憩的需求。
除了根據上述的土地分區管理辦法來進行大油坑的管理之外,另外也需要更進一步的細部管理策略。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大油坑面臨潛在威脅活動以外,對於提升本區的價值、環境教育、解說活動…等方面,也都是從事經營管理時的依據。 依據國外的經驗,例如:英格蘭自然署曾對地方自然保留區(Local Nature Reserves, LNR)提出景點經營目標(management objectives)(English Nature, 1995),包括「地質現象的保育或提升景點品質」、「教育利用」、「大眾遊憩(public enjoyment)與解說」、「科學研究」等。本研究即依據上述各項,研擬大油坑的管理對策,並作為大油坑近期與長期管理工作的建議(請參閱表二)。
(三)景點保育技術及原則
除了前述依據五項景點經營目的針對大油坑提出初步的景點管理對策外,本研究也參考英國自然署(English Nature)於1990年出版的「地球保育策略(Earth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Great British—A Strategy)」一書所提到的地景保育技術概念,作為研擬「地質現象的保育或提升景點品質」與「大眾遊憩與解說」等管理措施時之依據。
(1)地質現象的保育或提升景點品質
(2)大眾遊憩與解說 1. 增設解說設施 2. 改善景點附近的交通安全
(四)大油坑停採礦區未來的發展
1997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提出了「促使各地具有特殊地質現象的景點形成全球性的網絡」。這項計畫將調節與整合一些國家性或國際性地質保育(geocaonservation)的成果,如”Geotope”、”Geosites”或一般所稱的地質襲產(geological heritage);並將從世界各地所推薦的地景保育地區中,選出具代表性、特殊性與重要性的地區,賦予”UNESCO 地質公園傑出標章”(UNESCO Geoparks seal of excellence)。這將是一項結合保護地球上特殊地質襲產實例與區域經濟發展的新策略。 除此之外,內政部營建署於1999年8月研擬了「公園綠地法草案」,希望藉由公園綠地的發展與保育來達到生態保育、城鄉永續發展和永續社會的構想。同時,也擬定公園綠地發展計畫體系中最高階層的「全國公園綠地發展綱領」來配合草案中的規定,並作為往後各縣市、鄉鎮市在從事公園綠地發展規劃時的指導原則。
設置“地質公園”的目的,除了希望“達到保育特殊地質、地形景觀”外,同時也希望能“藉由地景保育,創造地方感,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基於這樣的概念,大油坑地區可發展為地質公園。地質公園在整個公園綠地系統中的角色,應以自然公園綠地為主,其功能主要是以保育核心區的特殊地質地形景觀為主。
就大油坑停採礦區而言,本區內重要的、具代表性的地質、地形景觀(B區),可以劃定為嚴格保育。而景點周遭地區(A、C二區)則可以規劃為公園區。設置“大油坑地質公園”,不僅可達到保護特殊地球自然襲產的目的,並可兼顧區域經濟發展。此外,藉由再造利用的過程,可使這片因採礦而導致土地退化的地區得以「活化」,達到自然資源永續利用、保育地球科學景點、教育和遊憩的目的,有重大意義。
表一 大油坑景點內遊憩活動類型與其潛在威脅
表二大油坑地景保育景點之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