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位於屏東縣東港鄉外海,是著名的珊瑚礁島嶼,島上分布許多珊瑚礁侵蝕地形。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行政院正式核定將小琉球劃入「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的範圍,使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成為包括海岸潟湖與珊瑚礁島嶼地形景觀的國家風景區,小琉球的珊瑚礁地景正式被列入觀光局的管理。
以地質、地形而言,小琉球的基磐是由「琉球嶼泥岩」所組成,這是與分布於台灣南部的古亭坑層泥岩相當的岩層,主要是由青灰色泥岩所組成,其中夾有砂質頁岩或粉砂岩,層理不明顯且膠結不良,由於屬於海相沈積,因此夾有許多鹽分,不利於植物生長,容易形成裸露且沖蝕溝密佈的邊坡。由於構造運動的影響,琉球嶼泥岩被兩條構造線貫穿,分別是東西向與東北-西南向,因此小琉球被切割成四大塊,構造線通過的區域則呈現陷落的情形,可以發現裸露的琉球嶼泥岩邊坡。
在泥岩的基磐上方,則是琉球嶼石灰岩分布的地區,這兩個地層是以不整合的方式接觸。琉球嶼石灰岩是由隆起珊瑚礁所構成,厚度在4至10公尺之間,在其中還可以發現許多珊瑚礁與貝類化石。學者研究後認為琉球嶼石灰岩是在地殼隆起時逐漸生長發育,所以在中央部分的年代較老,靠海側的年代較新。在地質時間上,琉球嶼石灰岩屬於中新世台南期。
此外,小琉球四周還有部分沖積層與現代珊瑚礁分布,其中現代珊瑚礁主要分布於西北側、東側與南側海岸,與琉球嶼珊瑚礁呈現漸變接觸,因此可推測兩者可能是連續的,老的珊瑚礁在島嶼中央部分,新的珊瑚礁則分布在四周。
由於海岸地帶珊瑚礁分布廣泛,再加上海浪拍打、侵蝕,造成許多獨特的珊瑚礁侵蝕地貌,最著名的就是位於小琉球北端的花瓶石,是由海水侵蝕孤立的珊瑚礁所形成,外形上大下細,類似野柳風景區的女王頭,是非常特殊的小地景。花瓶石下方較細的部分是海水長期停留侵蝕而形成,是地殼隆起的重要證據。
除了花瓶石之外,在小琉球東南側有一個大規模珊瑚裙礁,稱為「厚石裙礁」。厚石裙礁是在海岸邊大規模生長的珊瑚裙礁,在靠近陸地側還有許多獨立的珊瑚礁岩塊,上面有許多海水面停留侵蝕所形成的海蝕凹壁,使這些珊瑚礁呈現特殊外貌,其中一座外形酷似觀音像,當地居民以「觀音石」加以命名。還有「爬山虎石」,外形與活躍於林間的老虎相似,也是厚石裙礁的一景。
此外,在小琉球島上還有許多觀光景點,例如管理處已開發的美人洞、露營區、烏鬼洞等,都是非常具有特色且值得一看的景點。在小琉球西側的杉福港,除了外形類似香菇的海蝕柱(香菇岩),在海岸處還有許多特殊的海蝕壺穴,是將來可以開發成觀光景點與地球科學解說的位置。其中香菇岩與花瓶石的組成相同,形成原因一致,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小地景,值得管理單位列入下一階段規劃經營的景點之一。
地質、地形景點登陸表(填表前,請先閱讀填表說明)
小琉球位於屏東縣東港鄉外海,是著名的珊瑚礁島嶼。在地質上,小琉球是以琉球嶼泥岩構成的基磐為主,受到地質構造的影響,形成東西向與東北─西南向的兩條構造線,將整個島嶼切割成四大塊。由於環境條件適合,因此上方有珊瑚礁附生。隨著島嶼的隆起,珊瑚礁生長範圍逐漸向外擴大,而較早生長的珊瑚礁則脫離海水,轉變為珊瑚礁石灰岩,並且慢慢地方解石化,這就是琉球嶼石灰岩的由來。 ??由於分布在海岸地區的珊瑚礁受到海水侵蝕,因此形成了許多特殊的珊瑚礁侵蝕地貌,例如花瓶石、杉福港海蝕壺穴、龍蝦洞與美人洞等,主要是由海水侵蝕珊瑚礁所形成的小地形,除了具有地景之美外,也蘊含了許多地球科學的意義。
其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