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台大地理系台灣地形研究室 幻燈片張數: 40 張 編號:401-440
編者按:本期專輯主要是介紹台灣的東部海岸地景為主。由於構造運動的影響,東部海岸以岩岸為主,有許多特殊的海岸地形; 加上河川輸沙量大,形成許多大規模沖積扇三角洲。這些海岸地貌非常值得欣賞。本專輯希望提供給讀者一個東部海岸的印象之旅。 也歡迎由網頁上擷取作為非商業用途使用。(http://www.geog.ntu.eut.tw/tgru/lscape.htm)
台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1139公里,海岸地區除了地形景觀變化萬千,亦有許多的海岸資源可以應用,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 在上一次的幻燈片專輯中,介紹了許多西海岸的海岸地景,這一次的專輯則是以東海岸為主,希望將美麗的東海岸介紹給讀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東海岸的地景之美。
本次介紹的台灣東半部海岸北起台北縣,南至屏東縣為止。這一段海岸的特色是受到大地構造運動的影響,許多地區海岸直接入海,形成壯麗的景觀。 主要的海岸地形如下:
一、海岬、海灣相間的海岸:東北角受到構造運動的影響,成為海岬與海灣相間的海岸。在這個區域,主要的構造線呈現東北-西南走向, 海岸線則大多呈南北走向,由於岩層屬於軟硬岩相夾的情形,在差異侵蝕作用下,硬岩相對突出而成為海岬,軟岩相對凹入而成為海灣, 在某些構造線通過的位置也會凹入而形成海灣。例如鼻頭角與龍洞岬就是硬岩突出所形成的海岬,而鹽寮則是屈尺斷層通過而成為海灣。
二、斷崖海岸:東部海岸最壯觀的就是斷崖海岸,尤其是蘇花公路的清水斷崖,這是由於受到構造運動的影響,山脈直接入海,以岩岸為主, 零星有部分沙灘點綴。從矗立在半山腰的蘇花公路觀看,只見湛藍的海水在腳下,海浪直到逼近岸邊才破浪,形成朵朵浪花。 由於這一段海岸的地質狀況不穩定,常有落石與坍方的狀況發生,為了減少災害的發生,公路單位以修築隧道的方式通過, 以往在半山腰的某些舊蘇花公路則成為遊客觀景的步道。除了斷崖海岸的景觀之外,還可以在路面上看到因邊坡不穩定所掉落的岩塊。
三、三角洲海岸:東部河川的輸沙量很大,河川由上游帶來許多沈積物,當這些沈積物被搬運到出海口處,堆積在河口處, 形成各種規模的沖積扇。若是河川輸沙量遠大於沿岸流的搬運力量,就會堆積出愈來愈大的河口三角洲,形成三角洲海岸。 例如:蘭陽溪、東澳溪、南澳溪、和平溪、立霧溪、卑南溪與太麻里溪等,這些溪流都在河口處形成沖積扇,也構成大規模的三角洲海岸。 這些大型沖積扇的沈積物主要來自中央山脈的崩塌地,經過河川的淘選與搬運作用,堆積在河口。外形上部分呈現喇叭狀向外延伸, 例如和平沖積扇、立霧溪沖積扇與太麻里溪沖積扇;部分呈現內凹或是平直的海岸,例如蘭陽平原等。由遠端眺望, 突出於海上的三角洲海岸具有獨特的地景之美,非常值得駐足欣賞。
四、海岸上升與海岸階地:海岸並非恆定不動的,而是會受到地殼板塊運動與海水面變遷而有所變化。在地殼相對上升的狀況下, 海水面的位置會相對向下,原本在海邊受到海水侵蝕作用的地區就會上升到海水無法作用的位置,最主要的特徵地貌就是海階。 所謂海階,就是原本的海蝕平台,由於地殼相對隆起,因此便離開海水面的位置,成為一個脫離海水侵蝕的平台,並形成一個海崖。 因為外形類似台階,因此稱為海階。在台灣東部地區,由於受到劇烈的地殼抬升作用,在海岸山脈的南段海岸有許多海階分布,這些海階頂部平坦、 微微向海傾斜,上方覆蓋數公尺厚的礫石層。因為地勢平坦,成為農業耕作與聚落集中的地區。這些海階的位置與高度就是古海岸的最佳指示, 我們可以透過精密的定位與定年研究,了解過去海岸線變遷的狀況。此外,還有部分隆起地貌,例如小野柳、石雨傘等,都是陸地相對隆起隆起的最佳證據。
五、其他:在東海岸地區,由於構造運動發達,在海岸地區留下許多相關的小地形,例如海蝕洞與海蝕凹壁等, 這些小地形都可以說明過去海岸變遷的歷史。其中「八仙洞」是一連串在火山集塊岩上的海蝕洞,過去海水在不同高度停留時, 沿著節理侵蝕形成外形不一的海蝕洞。海蝕凹壁也是過去海水面位置的一個標記,通常海蝕凹壁會呈現線狀排列,高度大致相當, 在某些地區可以看到不同高度的海蝕凹壁出現在同一個岩石面上,最多可以在同一個岩石面上發現三個海蝕凹壁,這些岩石也是比較堅硬的岩石, 顯示海水面變化之劇烈。
東部海岸所具有的地形特色與美感,與西海岸截然不同,面臨的潛在災害也不相同。由於東部海岸面臨太平洋,海岸地形作用劇烈, 所以常產生許多地形災害。在清水斷崖常常產生落石與崩坍的危險,對於過去蘇花公路的交通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東海岸則有海岸侵蝕後退的災害, 在颱風過後往往造成海岸公路與沿海港口的破壞,因此在海岸侵蝕嚴重的區域,常被放置大量消坡塊,防止災害的發生, 所以在海岸公路可以看到許多堆置的消坡塊,但這對視覺景觀常造成嚴重的衝擊。這也是將來在規劃與開發時,最應該慎重考慮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