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植物園是個許多遊客喜歡造訪的地方,由於那裡是植物園,也有一個自然保留區,因此福山植物園的經營管理方式便與其他的植物園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應該是每天有限制人數進入植物園了。
然而造訪的遊客們卻常身在山中,卻不知到究竟到那裡了。有些人知道福山位於雪山山脈,也有些人知道福山屬於台北縣,並非入口所在地的宜蘭縣。但是多半不知道福山的地形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福山地區屬於低海拔地區,地形特徵可以由幾點說明。其中之一便是福山地區的地質構造,其二為福山地區的地形分佈。由於福山地區屬於雪山山脈,受到構造運動的擠壓,造成了福山地區是以板岩為主的岩石。受到地殼的擠壓後,形成規則的三組主要解理。這三組節理也和福山地區的河流走向,有極大的相關。因為這些節理組慢慢變成了河道的所在,所以福山地區的河流在空間上有一定的排列。
由宜蘭往福山,許多的造訪者常常迷失究竟福山的河流是屬哪一個流域,事實上往福山地區的路上,一共通過了三個河流的集水區。當由圳頭開始往山上爬升時,那個溪谷為宜蘭溪的流域,快走到雙連埤時,回頭一望,還可以看見整個溪谷的全貌,呈現著典型的V字形峽谷。過了雙連埤,所看到的溪流則屬於蘭陽溪流域。蘭陽溪流域所涵蓋的範圍則由雙連埤至福山植物園的入口前二、三百公尺的公廁附近。過了公廁附近,便進入了淡水河上游的哈盆溪流域。入口前的公廁所在的較高位置,也是台北與宜蘭的縣界。哈盆溪流域可以說是淡水河流域南勢溪上游的一個小支流。
造訪福山地區,除了蜿蜒的山路外,有時候並不感覺到車子在爬升,事實上到福山植物園也經過了三個不同的高度的地形面。同時由於地殼的擠壓,這三個地形面中,最低矮的便是宜蘭到圳頭的一段,海拔約為90─100公尺高,然後一直爬升到雙連埤地區,大約為海拔465─470公尺高,可以看出有一片較寬廣的沖積地,也有許多農業活動於其上。這時候回頭望一望爬上來的路,真是蜿蜒其上,地形景觀非常壯觀。
然後公路再度爬升至福山植物園時,已經是海拔645─700公尺高了。進入植物園區的管制站後,仍是處於蜿延的公路上,直到植物園的入口,才可以看到有比較寬廣的沖積平地,也是一般遊客在植物園內主要的活動區域。
進了福山植物園的大門,左前方的生態池常吸引遊客駐足觀賞,這裡也是南勢溪上游哈盆溪的小支流之一,利用人工建築的水壩蓄水,形成現有的生態池。眼尖的遊客還可以發現生態池的對岸會不時有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出現,例如:山羌、台灣獼猴等等。尤其是日落之後,遊客離開福山植物園,這裡就是牠們的天地,而生態池就是許多動物飲水的水源之一。
而生態池附近的河谷非常寬廣、低平,整個哈盆溪河道往下游延伸時,還可以看到曲流地形,其形成主要的原因便是上游河道搬運許多沖積物堆積在此處,造成寬廣的河道與沖積平原。
在福山植物園外的雙連埤有兩個小埤塘,也是一個濕地、魚池。雙連埤主要的成因有許多的看法,目前認為是地殼擠壓形成,加上隨後的河川襲奪,以及沖積出來的平坦地形的說法較為可以接受。由於大湖溪與雙連埤的坡度變化非常大,因此如果要由河川下切的一致性,則非常有可能在此稜線(由大湖溪越到粗坑溪的稜線)上,有一構造線通過,地形的隆起同時也造成了河川的改道。原來雙連埤的上游是流向大湖溪,也就是原來公路蜿蜒上來的那個集水區,被南邊的粗坑溪所襲奪,並形成倒溝狀水系。隨著時間的變遷,原來的河谷地形,慢慢的被沖積成低平的盆地地形。
然後公路再繼續爬升至福山植物園時,已經是海拔645─700公尺了。進入了植物園的管制區後,仍然是處於蜿蜒的公路上,直到植物園的入口處,才可以看出有較寬廣的沖積平地,也是一般遊客主要活動地區。這裡的水匯入南勢溪,變成了淡水河流域的一部份。整個福山植物園的最高處的阿玉山,高達1420公尺。
福山植物園的沖積平地的形成,是哈盆溪上游的小集水區的沖積物所沖積而成,尤其是由哈盆東溪與哈盆西溪所沖積而成。平坦地根據地質鑽探的結果,該沖積平地可以看出其沖積物厚度超過十五公尺。這個厚層的沖積層也是透水性非常好的岩層,也是非常容易讓地表水入滲的組成。因此平日在福山植物園的溪床上,看不到潺潺的流水,便是這個原因。不過這也可以讓我們瞭解到福山植物園的沖積平地,就像是一個沖積扇,經過長時間的沖積,慢慢變成沖積平地,形成像今天的平坦地形。我們在福山植物園漫步時,可以發現有許多山豬覓食時,所挖出來的裸露地,這些沒有覆蓋的裸露地,便可以看到許多大小不同的礫石,過去被河水沖積出來。 因此就福山地區的地形演育過程而言,我們可以瞭解到地質的背景,的確影響到地形的發育。值得更進一步瞭解的則是福山地區究竟是經過多久的時間,才形成今天的地形。以及這些沖積扇(平地)的地貌,究竟是由多少沖積物質所供應、堆積的,這些則是另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