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水患之後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內文:

    當桃芝颱風所造成的災害仍然令人印象深刻,而七月的高雄市淹水問題也還沒有解決之際,又傳出納莉颱風造成台北盆地的巨大災害。  台北與高雄的水患規模之大、損失之多,讓許多人無法想像。許多地方被認為是從來不淹水的地方竟然都會淹水,例如總統府外圍、忠孝東路、敦化南路,以及捷運昆陽站都遭到淹埋。整體而言,主要的原因便是異常的降雨加上都市化的結果。許多河川地被開發,成為都市的一部份。但因為河川斷面縮小,造成相同的降雨量但是水位高漲的現象,更何況異常降雨時,如果沒有其他抽水站以及上游水庫的調節洪峰到達台北盆地的時間等因素配合,便非常容易釀成大災。

    面對著一次次規模與頻率增大的災害,我們可以想見過去幾年各級政府與民眾面對這些災害而疲於奔命的感受。但是確有幾個相關的問題值得我們一起深思。

    問題之一是台北盆地的防洪問題,早在民國五十年代,政府就要面對這些問題。民國七十年代的二重疏洪道工程、堤防的增建與加高,加上石門水庫與翡翠水庫的興建,都是與防洪有關的工程。然而這些洪水問題卻因為盆地內仍然不斷開發,造成洪水可以被氾濫的面積大幅縮小,盆地內有限的河道要容納無限的雨量,當無法立刻疏洪時,只好讓所有市民一起承擔淹水之苦了過去幾年汐止的水患,並沒有讓大台北地區的民眾提高警覺,好像那是汐止的特產。防洪與疏洪工程都減緩了居民對洪水災害的警覺性,缺乏防洪的準備。

    問題之二是台北盆地已經高度開發,益使都市環境脆弱。由於山坡地與盆地內的開發,使都市不透水面積增加,也增加了洪水到達下游市區的時間減短的問題。有許多的開發個案,常常希望儘快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或者避開相關法規的規範。當專家學者提出建議時,也因此常發現業主動輒常批評專家學者妨礙環評作業,以遂行開發之目的。但山坡地與河川地的開發結果,造成整個盆地容忍大自然的威脅能力降低,受害的則是無辜的大眾,以鄰為壑莫此為甚。

    問題之三是整個淡水河流域的整體規劃問題必須更加以重視。以基隆河集水區為例,上游大量的水不但帶來大量的泥沙,造成盆地內的淤積外。中下游的汐止地區的水患問題,加上下游的截彎取直工程後,堤防更減少洪水氾濫的面積,更不用說橫在汐止下游的十數座橋樑的橋墩如何阻緩河水的行水速度了。整個盆地內的基隆河,就如同用小水管去應付異常的降雨。因此現狀的瞭解,加上整體的檢討,相形重要。高度都市化與脆弱的防洪設施,應有一整體的防洪規劃。包括石門水庫、翡翠水庫如何調洪、二重疏洪道是否能疏洪、各抽水站能否發揮功能等問題,乃至於基隆和如何分洪,都是我們要面對的。

    這些問題都凸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去的工程設施,要面對災害的規模與頻率年年增加的現象時,勢必應該對整個自然環境與工程設施的整體檢討。

    有幾個方向是可以思考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門應該實施天然災害保險制度。如何利用全國民眾的力量,一起來面對大自然無窮的威力。否則要運用政府有限的預備金來應付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的天然災害,將是政府永遠捉襟見絀的夢魘。事實上這也是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受到天然災害的限制,讓國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原因之一。經過這幾年的救災工作,政府部門是否學到這個痛苦經驗?

    其次,政府並無法搶迫居民搬遷住所,但是可以提出預警,讓民眾提高警覺,並協助民眾做好疏散與防災及減災的準備。以高雄阿蓮地區的居民為例,面對幾乎每年都會發生的水患,許多居民可以十分鐘內將物品從一樓搬到二樓,二樓還有救生橡皮艇備用。二仁溪的居民已經可以做好防災、救災與減災的工作,讓災害發生時,可以減輕損失到最小。經過四、五年來的水患的慘痛經驗,不知道汐止地區的居民是否也有相同的認知了。

    觀察今年的幾次水患,可以發現是過去數十年來政府與民眾有意、無意侵佔河川地的結果。以為利用鉅資修築的堤防可以讓居民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但是利用堤防束縮河道行水的面積,往往造成河道水位高漲,同時也因河流沖刷攻擊坡,造成堤防毀損,以及不計其數的生命財產損失。這些現象都仍將可能繼續發生,只是當災害來臨時,是否政府與民眾又只能徒呼負負?或全部歸因於天災?

    再者,既然天然災害是我們台灣地區重要的問題,可是為什麼我們所有的課程裡有關自然災害的課程又是如此少呢?當許多課程標準的制訂者、教育專家、教科書的編輯們與老師們在為九年一貫課程傷腦筋時,天然災害的認識與防災、減災的教育訓練工作是否應該列入下一階段課程標準呢?我們高談課程改革之際,我們要不要有一套配合台灣地區的特殊自然環境與文化的教材,還是等水災過後,大夥都忘了這檔事再說?

    當政府與民眾要一起面對這些天然災害時,令人納悶的是有些原來就是不適合開發的地區,卻往往因為民意代表的堅持,或是民眾有意無意的要開發,造成行政部門的壓力或讓社會大眾一起付出許多社會成本,台大溪頭實驗林就是一例。當溪頭地區巨大的落石(超過百噸重)滾滾而下、五星級飯店被土石掩埋、溪溝被沖刷成大蝕溝時,大自然已經告訴我們,即使過去數十年沒有災情,美麗的森林仍是我們的緩衝帶,是不應任意開發的。所以當台大被迫撥出有水坑的土地,供給南湖國小當作重建校地之際,隨之而來的便是桃芝颱風的驗證與警告。許多的蝕溝與崩塌、土石流在溪頭有水坑等地區流竄時,讓當初專家期期以為不可做為校地,因為美麗的柳杉林下潛藏著許多可能發生的災害的意見,反而變得有點多此一舉。因為老天會自己告訴所有的人:人定順天。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