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o+10將在2002年於南非討論92年以來,10年間世界的變化。主要的議程包含關於自然環境數個面向的新發現(包括森林、海洋、能源、水資源…等)。類似幾個交錯影響的領域,如經濟控制、新的工藝技術及全球化。
這個會議主要是全面性的考量技術、生物與通訊革命,這些1992年後帶給人類生活最大變革事物,所帶來的影響。
這個世界級的會議,將成為里程碑,因為他帶來了世界的關注去瞭解即時的。這個行星的環境問題是多麼緊密的連接到經濟情況與社會正義。他展現了社會、環境與經濟必須維持平衡,並且在長時間有個穩定的態勢。如果人民窮困、國家經濟嬴弱,那麼環境必遭劫難;如果環境被濫墾、資源被濫用,則生活品質下降、經濟蕭條。會議另外也指出,即使微小區域的行為與決定,不論其好壞,都會潛在的對世界造成衝擊。
里約熱內盧的會議勾勒出了這個多變的社會、經濟與環境要素,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定義出變化的關鍵要素,表示一地區為了保持他的成就,也必須在其他地方努力。
UNCED(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聲明永續發展的概念是每個人都可及的目標,不管是地方性的、國家級的、區域性的或全球的角度。在滿足我們的需要下,其結合並平衡社會、經濟及環境領域中重要的事情,而這是關乎人類存續的大事。如果我們同心協力的話,這是個可以達成的目標。
但這種等級的經濟、社會與環境平衡的目標,需要以一個新的方式重新看待我們如何產出與消耗的、生活、工作、與人相處以及如何做決定。這個新觀念像革命一般,如同一種原初的發詳,在政府與政府間、政府與人民間熱烈的被討論如何達成永續。
UNCED主要的成就,就是21世紀議程—一個完整的、大範圍的行動計畫,要求新的作為去投資在我們的未來以達成21世紀的永續發展。他們建議,在教育上採取新方法,對自然資源投注新的關懷,並參與新的經濟穩定計畫。21世紀議程的總體目標是驚人的,儘管他的目標只是微不足道的去使世界變得安全與正義,而在那裡生存的生命都是莊嚴與被尊重的。
從1992年之後有什麼目標被達成了呢?至目前為止參與的國家為執行21世紀議程做了些什麼?他們有採取策略讓國家在2002年達到永續嗎?他們批准了防止生物多樣性損失的法案如同答應在1992年保障婦女的權益嗎?他們遇到了什麼障礙?他們瞭解到什麼程度?有什麼新的元素改變了計畫?在中途做了什麼改變去達成目標?他們應該在那邊做進一步的努力?
什麼是21世紀議程?
21世紀議程(AGENDA 21)是參與巴西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的172國,1993於年六月十四日所共同簽署。
21世紀議程的大多數內容,都是巴西地球高峰會議前所議定;該議程的基本協商和草議,都在1991年三月到1992年四月的四次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預備會議中擬妥。議程中約有15%的內容,是在地球高峰會中,經過密集的討論和協商共同達成。
21世紀議程的目標,是不再繼續傷害地球環境,倡導世界各國追求環境的永續發展。這是一份人類與自然跨入21世紀共容永存的行動藍圖,他要求人類所有的活動作重大的改變;其中包括減少工業國對環境的衝擊、加速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掃蕩貧窮和穩定人口成長等具體措施與誘因。
21世紀議程的第一個主題,是人類的生活品質。地球上有些地方常常處於貧窮與飢荒,但卻也有地方的人民過著高度奢侈浪費的生活。因此,各個地方有必要依據自身的狀況,採與因地制宜的措施。一方面提高落後地區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減少高度開發區的資源浪費。
議程的第二個主題為如何有效率的運用地球的天然資源。隨著人口及科技的進步,世界消耗資源的速率也愈來愈快,運用控制人口的穩定成長,可以減低資源的需求;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費來減緩資源的消耗更是必要的。謹慎的管理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資源,才能夠達成永續的目標。
保護和管理地球的共有資產---大氣與海洋,是這個議程的第三個主題。人類目前的行為,已經嚴重的干擾到大氣與海洋這兩個調節地球生物環境的重要物理機制。然而,過去的評估與決策方法往往無法處理這種大尺度、超過人類生命週期的問題。研擬新的策略並付諸行動,而謹慎是這些策略的基本原則。
其餘的三個主題分別是經營居住環境、有害物質管理、及永續經濟成長。其中,又以永續成長為大家注目的焦點。因為這個觀念除了要求企業重新計算其〝生產成本〞之外,並要求工業化國家資助並扶助落後國家的成長,及進行技術轉移。這是整個議程中最大的爭議點。
十年來的新概念
(一)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各種生物的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這包括所有從植物、動物生命到微生物等所有型態的生命,以及其賴以維生的水、土地和空氣。地球的生態財富,提供人類不可或缺的物質與服務;生物資源則提供人類食、衣、住、行,醫療及精神食糧。(綠色希望,P125,1994)
目前被人類所記錄的物種約一百多萬種,但實際存在的大約有一千萬以上。絕大多數生存於森林、沼澤、沙漠等等自然生態系統中。因此,不論是野外的自然環境,或是人為的基因庫,或許規模不大,但在基因的保存上都有著重要的角色。
(二)如何保存物種多樣性?
過去30年來,雖然國際間已經開始注重生物多樣性,但地球上生存的物種數量仍在快速的消失中。除了自然的物種淘汰之外,人類活動是造成物種快速減少的主要因素。濫墾、濫捕、大規模的單一作物栽種,殺蟲劑的使用與污染。單純的生活環境或許方便人類的生活。但是,不管從經濟、科學與倫理的角度來看,維持住既有的生物多樣性,都會比消滅生物多樣性來的好。
生物資源是一種在良好保存下能持續生產利益的資源,在目前一切都注重永續發展的今日,保存生物多樣性不諦是一種合乎潮流的作法,留給科學界研發生物潛能的材料,也讓後代子孫至少能看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
另一方面,藉由維持物種多樣性的行為,培養人類能夠包容萬物的心胸,進而推廣到人種與人種之間的互相尊重,不再發生因歧視而發生的悲劇。
(三)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的目的在於確保人類生存基本條件的維持,以及如何提高社會、經濟與環境層面的生活品質。
首先是經濟的永續。永續的經濟活動摒棄傳統的生產成本計算方式,加入考量外部成本、環境壓力與及資源需求的〝所有成本〞(full-cost)。不以追求短期的利益為目標,而採行能夠永續經營的經營策略。
其次是生態環境面的永續。永續的生態環境要求人類減少或著避免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而在使用可再生或始可循環資源時,亦不可以超過其再生循環的速度而使其遭受到不可回復的破壞。人類所製造產出的物品,應保持其能夠一再地被循環利用,不會進入自然界造成人類或生物界累積性的損害。
最後為人文社會面的永續。一個永續的社會至少要滿足人類對於食物、清潔的水與空氣、安全的住所等等的基本需求,並且要能使公民能在這些事物上公平的享有相同相同權力。而公民參與政治的權力也應列於被保障的權力之列。
對永續發展的認識上一個極為重要的突破,在於經濟、生態與社會的面向不應該彼此分隔或甚至彼此對立。在實踐永續發展的過程中,自然科學、技術領域與社會經濟領域的緊密連結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地球上物質流通模式的調整與人類想法價值的改變同樣都是必要的。(本段參考文獻Richardson, N. (1994) Making Our Communities Sustainable: The Central Issue is Will. In: Ontario Round Table on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Resource Package,
《台大全球變遷中心 永續發展論壇》http://www.web.net/ortee/scrp/20/21making.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