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為了對於全世界被認為對於人類有傑出價值的文化及自然襲產地點之鑑定、保護及保存,1972年採用「保護世界文化及自然襲產公約」。
文化襲產意指遺址,建築群及具歷史性、美學、考古學、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地點。自然襲產則指特出之自然的、生物的及地質的型態,瀕絕動植物種棲地,以及具科學、保育或考古價值的地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襲產任務如下:
世界襲產公約最顯著的特徵在於它將自然保育及文化保留地的概念連結到單一文件(single document)內。自然與文化是互補的,且文化認同與其發展的自然環境強烈地相關。
公約的內容
公約定義認為被銘刻在世界襲產名單內的自然或文化地點的種類,開始國家團體(States Parties)的責任於發現潛在位址和保護、保留它們的角色。藉著簽署公約,每個國家皆保證不止保存領土內的世界襲產,也保護國家級的襲產。
國家團體被鼓勵將文化及自然襲產的保護整合進區域規劃,並採納能給予襲產一個於社區日常生活裡頭運作的方法。
此公約進一步描述世界襲產委員會的功能,其成員如何被選出,任期多久,並明確指定專業顧問團體,此團體可將建議選擇的位址列入名單。
此公約解釋世界襲產基金如何使用、管理,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國際經濟支援。
公約如何運作?
欲申請一位址列入世界襲產名單必須由所在的國家本身來申請。國際教科文組織對名單不做推薦。申請書必須包含位址如何經營管理及保護的詳細計畫。
世界襲產委員會一年集會一次,以技術性的評估為基礎審查推薦名單。對於受推薦的文化及自然位址的這些獨立評估作業由兩個顧問團體來提供,分別為遺址遺跡國際顧問團(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 and Site, ICOMOS),以及世界保育聯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第三個顧問團,文化資產保留及恢復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ultural Property, ICCROM),提供恢復遺跡及安排訓練課程的專家建議。
一旦一個位址被選擇了,它的名稱及所在就會被放入世界襲產名單內。
選擇標準
為了被放入世界襲產名單,位址必須符合一些選擇標準。這些標準在履行世界襲產公約操作準則裡頭有解釋,這個操作準則是除了公約本文之外,世界襲產的主要執行文件。選擇標準由委員會定期的校訂,是否能與世界襲產的概念相符。
文化資產必須是:
同樣重要的是位址的確實性及其被保護和經營的方式。
自然襲產必須是:
瀕臨危險的世界襲產地點為何會被登錄在世界襲產危險地點名單?
目前世界上因為自然條件或人為介入而造成多樣性的危險,正無時無刻的威脅世界襲產的登錄的地點:武裝衝突、戰爭、地震與其他的自然災害、污染、非法入侵、未經計畫的建築工事等等皆是。對這個結果,690個世界襲產登錄地點中,有27個正列名於世界襲產危險名單,被宣告需要特別的注意及應有緊急的公約行動。
設計世界襲產危險名單是為了告訴國際社會,這些原來被登錄的襲產正在面臨各種不同的威脅,並採取正確的保護評量。
危險可經由調查,找出個別的原因、瞭解急迫的程度,或這個威脅是蚍蝳b的荂A而這些威脅,襲產的價值會產生哪些負面的影響等。登錄為世界襲產危險名單,,在經過與該國政府的共同關注下,進行正確的調查過程,或著是監視襲產的情況。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將襲產復原並儘快的從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刪除。
一些登錄在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的地點,並非由任何一個團體觀察到的。部分的國家申請危險登錄是為了引起其他國家的注目,並獲得額外的協助去解決。然而,對其他國家來說,通常是避免被登陸在這個名單上,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令人羞恥的事。世界襲產危險名單的登錄並非考慮制裁的手段,而是以建立體系,用有效率的方式,回應保護行動的必要性。當然,登錄名單通常所期待的是這是個有效率,且可以刺激、加速保護行動的方式。
如果一個地點失去了它的特徵而還存在於世界襲產名單,委員會可能會決定把這個地點從世界襲產名單及世界襲產危險名單兩者中都刪去。然而到目前為止,這個世界襲產公約施行指導原則中的情況還未發生過。
一些例子
引發重大自然災害後的幫助通常是必要的。這個在貝南(Benin)的Abomey皇家皇宮,於1985年時被登錄在世界襲產及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在一個龍捲風造成嚴重的損失之後,貝南政府提出了需要協助的要求。自此,包含全球數個國家的專家及機構所執行的復原工程就開始執行。
除了龍捲風及颶風快速又討厭的造成損毀外,其它的自然現象一樣會慢慢的造成大破壞。像馬利(Mali)的Timbuktu的例子,正逐步的被沙漠侵犯所威脅,國際社會已經被請求去協助保護這個城市中的三座偉大的清真寺。
礦業的開採行為也會威脅到襲產,而與這些地點的價值妥協。這些例子包括在美國的Mount Nimba Strict Nature reserve 及黃石公園。前面的例子,巨大的讓步使的襲產的原始價值得以保全;後者則是在襲產的周圍劃定地區開採,而開礦所產生的水流則可能造成公園內的水污染。
成功的復原
對部分的地區而言,武裝衝突是嚴重的威脅。然而,一些襲產因此造成損毀,慶幸因為被登錄於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而得以復原。克羅埃西亞,Dubrovnik的舊城,被譽為地中海的珍珠,星羅棋布的漂亮哥德式、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式建築,抵抗著幾個世紀的軍隊經過,並在幾次大地震後生存下來。在1991年的11及12月,因為內戰戰火,直接的被放入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在UNESCO的技術指導及財政援助下,克羅埃西亞政府修復了法蘭西斯克及多明尼克教堂,更換屋頂並重建皇宮。最後,在1998年這個城市從世界襲產危險名單移除了。
Wieliczka鹽礦,在波蘭的Cracow附近,是在1978年最早的12個世界襲產之一。這個大鹽礦從13世紀就開始活躍的開採。在300公里長的隧道中,容納著用鹽雕刻的祭壇、雕像等的知名藝術品,目前全部面臨著自19世紀末因為引導通風壓力所產生的濕氣。這個地點在1989被放入世界襲產危險名單。經過9年波蘭政府及國際社會共同的努力,一個有效率的除濕系統被建立起來。在1998委員會中,這個地點自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中刪除。
在厄瓜多(Ecuador)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 Islands)的案例中,脆弱的生態平衡時常被過度的捕撈及外來的動植物族群所打擾。世界襲產危險名單嚴重的關注此點。但在厄瓜多政府的請求下,准許厄瓜多政府去補救這個情況。1998年委員會被告知設立了茈[拉巴哥特別法荂A有效的對島上生物及其周圍海域的保護,被登錄在世界襲產危險名單一事才因此終止。
如何協助
國家組織的定位對公約來說,是儘可能快速的提供委員會有關於對他們襲產威脅的資訊。另一方面,提供獨立、非官方組織、或其他團體吸引委員會的注意力在存在的威脅上。如果這個警報是正確而且這個問題很嚴重,這個委員會也許會考慮把這個地點加入世界襲產危險名單
提供世界襲產委員會有關於襲產的威脅資訊,你可以聯絡委員會的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