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今年(民國87年)7月17日中午12點51分時,嘉義附近發生了一次芮氏規模達到6.2的大地震,造成瑞里大飯店中央迴廊倒塌,及鄰近許多地區道路及建物等的龜裂及毀損。台灣因位於構造帶,所以地震發生的頻率並不低。如何避免或減少地震災害,必須先由了解地震災害開始。因此本文主要介紹地震災害的成因。
貳、地震災害的成因:
地震所造成的災害大小,常與以下幾點有關:
參、地震災害的類型:
地震災害共可以分為六型:
一、直接由地震所引起
(一)由地層錯動造成
由地層錯動所造成:因地層錯動造成位在斷層通過處上的建物產生裂痕及位移的情形。
(二)由地震波所造成
建物損壞:地震波分成P波及S波,P波會使物體產生左右搖動,而S波會使物體產生上下振動。對建物而言,S波的殺傷力較大,故當建物的耐震度設計不佳時,建物常會在中間的部分產生龜裂或是扭曲,甚或倒塌。
二、間接由地震所引起
火災:在大城市中的地震災害,90%以上都是火災。這是因為地震造成管線損壞,因而產生瓦斯外洩及電線扯斷的問題。發生火災時,又常常因為輸水管線不通,所以無法有效的撲滅火災,因而使災害更形嚴重。
這次的嘉義瑞里大地震,發生在阿里山山區,其災害類型便是地面搖動造成的建物損壞、土壤液化及山崩。
肆、地震防災對策:
利用地質地形、地球物理的方法,配合地震的記錄史,畫出地震的風險圖(risk map),也就是強烈地震的發生機率圖。建立地震風險圖,可以使政府或民間在規畫道路、房屋、或是開發案時,避開地震風險較高的地方,而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得以保安。並且可以依據地震風險圖,建立地震險的雛形。所謂的地震險,和一般的保險很類似,就是依據地震風險的高低,而收取不同的保費費用,一旦發生地震,則可以獲得理賠。
實行地震險,不論對政府或是人民而言,都是一種很好的措施。尤其當其強制執行時,更容易達成效果。因為這樣人為活動就會避開地震風險高的地方,一旦發生地震,生命財產損失就會較少。而在地震風險高的地方,其建物等的耐震度設計就會達到一定的水準,不至於有磚屋及違建等耐震度設計差的房屋形式,無形中提高人民的居住安全。再來,若發生地震,居民的理賠也會較高,那災區重建的速率也會較快較好。如此一來,地震災害就會減少,那政府就不必花費大量金額在救災工作上,而可以把有限的經費撥到防災系統的建立上。防災系統分成兩部份:一是地震風險圖的建立,另一則是地震的預警系統。利用地物及前震的預測方法,發展出更加準確的預警系統,以增加人民疏散及反應的時間,這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