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看蘭陽溪在說話
    作者:
    陳邦禮
    作者說明:
    內文:

    大凡我們說「看某某在說話」的時候,多半是認為某某並不會說話,然而,某某又確實會說話,就好比嬰兒和小狗,只是,他們使用的是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因此,想要瞭解他們在說什麼,就得用「看」的。

    蘭陽溪,這宜蘭縣的第一大河,位於台灣東北部,除了颱風、梅雨外,東北季風更為此地帶來豐沛的雨水。這些雨水由海拔3536公尺的南湖北山沖瀉而下,沿著台灣北部一條重要的斷層--「梨山斷層」進行切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在台灣東北部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記。這印記即使在涵蓋台灣全島的衛星影像中,仍然清楚可見,那是分隔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的界線,也是沖繩海槽張裂構造向西南的延伸。然而,在悠悠歲月中,蘭陽溪究竟如何刻劃這道印記,是舉起利斧一刀劈下,或是手執鋼鋸來回推拉,且讓我們「看」蘭陽溪娓娓道來。

    要瞭解蘭陽溪,最好從她的源頭開始看起。由梨山出發沿著中橫宜蘭支線往北走,經過武陵農場,之後一路攀升到達思源。這兒是中橫宜蘭支線的最高點,也是大甲溪與蘭陽溪的分水嶺。當公路由緩緩的上坡變成陡陡的下坡時,前方的視野也突然變得開闊,如果說有什麼地方是認識蘭陽溪最好的所在,便是這兒了(照片4)。

    蘭陽溪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恐怕是她那又直又寬的河床了。除非是豪雨過後,否則,在那佈滿礫石的寬闊河床上,通常只見涓涓細流,令人不禁懷疑,如此細小的水流怎麼會有能力創造出這樣寬廣的河床。而這也正意味著,蘭陽溪是一條堆積作用相當旺盛的河流。

    另外一個顯示堆積旺盛的證據,來自被當地原住民稱作「平台」的階地。這些階地是山區難得見到的平坦地,因此,大多已開發成為高冷蔬菜的耕作地,或是成為聚落所在。每當春夏之際,只見階地上鋪滿青翠的高麗菜,與鄰近山地蓊鬱的森林,形成強烈的對比,即使是未曾學過地理的小學生,也能輕易地由顏色的差異分辨出階地的位置。這些階地均位於蘭陽溪上游,而且都形成在支流匯入主流的地方。位於左岸的階地無論是面積或是與主流河床的高差,都比右岸的階地來得大,例如在照片1中,最靠近拍攝點的階地與主流河床比高可達115公尺,位於右岸距離稍遠的階地則僅有30公尺。仔細觀察這些階地的組成物質,可以發現階地主要是由淘選度、圓度均不佳的礫石所組成,除了零星出露的岩盤之外,階地崖下部並未發現廣泛分佈的基盤岩石(照片5)。

    前面提到,階地都是在支流匯入主流處形成,若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將每一條支流兩旁階地的等高線順勢連接,將會發現這些階地的等高線都呈半圓形,且大致以該支流的谷口為圓心。由這個地形特徵與上述的堆積物特性來判斷,我們今天所見的階地,其實都是以前在主、支流匯口形成的沖積扇遭到侵蝕切割之後,所遺留下來的殘餘地形面。若再由階地與主流河床比高的差異來看,我們還可以推測,左岸大規模沖積扇的形成,在時間上要比右岸的小規模沖積扇來得早。另外,由階地崖下部並未發現廣泛分佈的基盤岩石來看,形成沖積扇之前的古岩石河床,位置應低於目前的河床。

    經過以上的觀察與推論,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在蘭陽溪上游,河床在垂直方向的變動過程是(圖1):

    1. 河流下切至較目前河床更深的位置
       
    2. 支流開始產出大量堆積物,不但造成主流河床加積,並在支流匯入主流處形成沖積扇,堆積物的來源則以左岸兩條支流為主。
       
    3. 河流再度下切,直到今日的河床高度為止,前一階段的沖積扇被切割形成階地。在下切的過程中,右岸一支流曾一度產出較大量的堆積物,並在匯入主流處形成沖積扇,然規模明顯較第2階段形成者小,後來亦被切割成階地。

    簡單的說,蘭陽溪上游的河床曾一度下切到比現在河床更低的地方,後來又加積起來,然後再下切到今日的位置。

    利用今日發達的科技,我們甚至可以得知河床變動發生的年代。綜合幾位研究者的成果(謝孟龍,民84;齊士崢,民84;陳邦禮,民85),目前已經可以確定,蘭陽溪上游河床大約是在距今2000年前,加積到比現在河床稍高的位置。此後逐漸加積,直到1000年前或更近期,河床加積到達最高的位置,也就是今天我們見到最高位階地面的高度。隨後的數百年內,河床又下切到現在的位置。至於右岸規模較小的階地,則是約350年前形成的。

    換言之,蘭陽溪上游在最近2000年內,河床曾淤高又下切,高度的變化在主流可達80公尺,在支流更可達到120公尺。這樣短的時間內,河流發生這樣大的變化,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例子。一位日本的地形學者小野有五(Dr. Yugo ONO)(註)曾經在日本及南韓境內,做過廣泛的沖積扇調查(Ono, 1990),今年八月間來到台灣,對於蘭陽溪如此快速的演育過程,仍然表示令人難以置信,蘭陽溪的特殊由此可見一斑。

    台灣是外國人口中的福爾摩沙,這小島也的確擁有不少世界級的寶貝,只是有些寶貝還沒有被「看」出來,或是「看」到的人還不多,所以我們還不知道要去寶貝這些寶貝。今天,我們「看」懂了蘭陽溪的話語,也瞭解了她那獨特的身世,您是否開始覺得她是屬於我們共同的「寶貝」呢?

    參考文獻

    • 陳邦禮(民85)《蘭陽溪上游沖積扇的地形演育》,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齊士崢(民84)《立霧溪流域的地形演育》,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謝孟龍(民83)國科會台北貴重分析儀器使用中心 C-14 DATING SYSTEM 服務報告書(未出版)
    • Ono, Y.(1990)Alluvial Fans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in Alluvial Fans : a Field Approach. ed. Rachocki, A.H. and Church, M.:91-107, John Wiley & Sons.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