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與南湖大山的圈谷地形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長久以來也被登山界認定為冰河遺跡。雪山與南湖大山的圈谷到底是不是冰河地形,以學術界的觀點來看,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依據60多年前日本學者的研究,雪山山區的圈谷地形是台灣高山圈谷分布最多的地區,規模最大、形狀最優美的圈谷也在雪山,所以本文就以雪山最大圈谷(1號圈谷)的地形作用環境,說明台灣高山區的地形作用。
一、台灣高山圈谷的研究文獻
二、雪山山區的地形作用環境
由於台灣高山地形的研究幾乎全是60多年前日本學者的天下,缺乏詳細且正確的環境資料。截至今日,台灣高山地區的地理資訊並不比日據時代多,尤其現場的氣候、水文等基本環境資料只有中央氣象局的玉山測站較完整且精確。所以爭論多時的南湖大山與雪山第四紀冰河地形的問題,現場的氣候與水文環境,暫時只能以玉山測站的資料推估。
三、結論
台灣各地高山目前沒有冰河作用是事實,但是一萬年前第四紀末代冰河期,台灣高山有沒有冰河產生,截至目前的研究仍不清楚。可是以雪山地區的地形作用環境,不難明白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區,年雨量多在3000公釐以上,許多被疑為有圈谷地形的山峰全是河流的源頭,雖然雨量豐富,但是地表流水作用只發生在降雨的時候,因此要形成圈谷般寬廣谷地的地貌,無法提供合理的解釋。若再從地質上來看,雪山地區的地層是以石英砂岩為主的四稜砂岩,這是台灣最堅硬的岩石,聖稜線上的許多著名山頭多是由四稜砂岩組成。除雪山外台灣高山區的許多百岳級的山頭,也多由石英砂岩構成,雖然不同屬於四稜砂岩層,但由地質圖及現場的觀察,這些山頭屬畢祿山層的石英砂岩。例如南湖大山主峰、中央尖山、畢祿山、合歡群峰、奇萊北峰與奇萊主山等。因此河源的地表流水作用在這麼堅硬的石英砂岩上,一萬年就能雕塑出如雪山主峰下的圈谷是很難自圓其說的。
再就雪山的氣候還境來分析,由玉山測站的氣溫資料,不難推斷雪山地區大致屬於冰緣環境。全球冰緣區的最主要地形營力就是冰風化作用,如果是高山冰緣區,主要的營力除冰風化作用外,還有崩山作用(或塊體運動)。冰風化作用主要由滲入岩石裂隙裏的水形成冰,產生強大的楔裂力量,造成岩石的碎裂。由此我們不難明白為何在台灣高山區的山頂或稜線上,以及山頂附近的斜坡上經常看到許多堅硬石英砂岩組成的碎石坡,有的碎石坡還位在山稜線下方坡度不到30度的邊坡上,顯然以河流作用來解釋這些非位在河谷內的碎石坡是行不通的。
台灣高山的年降水量相當豐富,冬季的降雪量相當大。入秋以後的凍融循環提供了台灣高山區強烈的冰凍楔裂的作用,隆冬時的降雪提供雪蝕作用的進行,裸岩與陡坡盛行著崩山作用。然而台灣這些現代的高山地形作用是否能破壞過去冰河所塑造出來的地形,或者過去沒有冰河期沒有冰河產生,只有更冷環境的高山冰緣區的地形作用,這些作用能造成台灣高山常見的圈谷地形嗎?60多年前與現在許多日本從事地形的學者,都宣稱他們在台灣的高山區找到冰河作用的証據,因而支持台灣高山過去曾發生冰河的說法。然而沒有學術上的研討會與正式的研究論文來支持,難以讓反對的人接受。
總而言之,台灣的高山到底有沒有冰河地形仍是個懸案,但是現在沒有冰河只有高山冰緣區的地形作用是個事實。所以要台灣高山區冰河地形的爭議水落石出,仍需要一段艱辛的路要走,可是一切都要以現在的地形作用與地形特徵作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