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沈積岩或火成岩,如果因為溫度、壓力的升高,使得原來岩石中的結構、礦物成分、岩理等在固體狀態下發生了改變(變質作用 Metamorphism),而和原來岩石組織結構不同,形成變質岩﹔這些導致變質作用發生的營力,最主要的有三種﹕
由於變質作用有區域性變質作用、接觸性變質作用和壓碎性變質作用三種,但前兩種因素最為重要。變質岩的分類常依礦物成分及岩理來區分。現將岩理依礦物晶體的大小及其排列方式,粗略分為葉理狀(Foliated)和非葉理狀(Non-Foliated)岩理,兩種稍加說明﹕
1、葉理狀岩理﹕ 岩石受動力作用變質後,片狀礦物或長條狀礦物明顯排列成同一方向,形成一片片彼此平行的排列,有時我們可沿這些平行面(片理面)將岩石一片片剝離分開,就叫葉理狀岩石。通常這組平行面多垂直於最大壓力的方向,例如板岩狀劈理、片岩狀片理及片麻岩狀的岩理等。現以板岩、片岩和片麻岩為例,說明如下:
2、非葉理狀岩理﹕ 岩石受力變質後,若其組成礦物,以非片狀礦物為主,不形成一片片平行狀的排列,其中礦物細小的晶體,發生新的再結晶構造,因此岩石碎裂後多具尖銳的角礫叫做非葉理狀。例如常見的石英和大理岩等就是礦物的再結晶形成的。
因此變質岩可由沉積岩、火成岩經變質作用後形成,三者間常隨時間和地質條件的改變,而有循環的關係。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