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特殊地質、地形現象登錄景點──野柳
    作者:
    王鑫
    作者說明:
    台灣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內文:

    野柳風景區位於基隆市西北方約15公里處,是北台灣著名的遊覽勝地。本區的海岸岩石形態奇特,殊稱勝景。由於當地海岸延伸方向與地層及構造線方向近於垂直,外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地質作用的影響,乃產生此等罕見的岩石形態。在地質景觀、觀光遊覽、地學研究及教育上均具價值。

    野柳主要的地形景觀

    1. 單面山:

      野柳風景區主要由傾斜的層狀互層沉積岩構成。從野柳漁村瞭望,風景區由兩座單面山(或稱單斜嶺,一翼緩傾,一翼陡急)構成,中間有低平的海蝕平台相連接。單面山的東南坡呈近二十度的整齊斜坡,坡面完整,但是坡腳已被波浪侵蝕切割,形成較矮小的海崖與海蝕平台。單面山的西北翼成陡直的海崖,略成階狀。
       
    2. 海蝕崖與海蝕平台:

      海岸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崖,稱之為海蝕崖。海崖下方近海水的地方易生成向內凹入的海蝕凹壁,凹壁繼續發育,上方崖壁可能因失去支撐而崩落,於是海崖後退,就形成了海蝕平台,海蝕崖大多出現在沉降海岸或岩石海岸,尤其是在波蝕強烈的島嶼、半島或岬角等陸地突出部分。野柳風景區的重要部分,蕈狀石(女王頭)集中的平坦地,就是隆起的海蝕平台。目前海蝕平台高出海面二至五公尺。
       
    3. 海岬、海蝕洞、海蝕溝:

      野柳的海岬被許多垂直於海岬延伸方向的破裂面(學名節理)切割。這些破裂面經侵蝕後,有些擴大成海蝕溝、海蝕洞,以及許多切割女王頭奇岩的破裂面。野柳風景區內的小橋大都是為了跨越海蝕溝而建。有些海蝕溝切穿了海岬。

    小地形景觀

    1. 燭台石:

      野柳風景區內的奇岩怪石,以燭台石首屈一指,十分罕見。燭台石略呈圓錐狀直立地面,直徑大多在一公尺半到半公尺之間,上細下粗,頂部中央有石灰質圓形塊石,周圍有環狀溝槽。有些燭台石突出地面,高達兩公尺。
       
    2. 蕈狀石:

      又稱擎柱石、菌狀石、蘑菇岩等。外觀似蘑菇,有一較細的石柱,上托一粗大的球狀岩石。著名的女王頭就是擎柱石。野柳的擎柱石屹立成群,排列有序,遠望成層,為數約一百八十個,形成奇特的景觀。依據頭部與頸部直徑的差異,可分成三種型態。大致上最高的一排是細頸型,中間一排是粗頸型,最低的一排是無頸型。許多細頸型的擎柱石,已經瀕臨倒塌的危險。
       
    3. 薑石:

      外形不規則,表面被節理(破裂面)縱橫切割的鈣質塊石成層狀分布在擎柱石與燭台石分布帶中間,由於表面崎嶇粗糙、外觀似老薑,稱之為薑石。薑石層的厚度大致在五十公分左右,從海岬的東北端延伸到西南端,成連續的帶狀分布。由於地層傾斜,在海岬東北段的海崖上,以及海蝕平台上,都可以看到。
       
    4. 豆腐石:

      野柳風景區內的岩層受到兩組節理(破裂面)的切割。其中一組與岩層的走向平行,也就是與海岬延伸的方向平行;另外一組垂直於海岬的延伸方向。堅硬岩層被兩組節理切割的破裂面,再被侵蝕擴大之後,形成了一塊塊類似豆腐外形的岩塊,稱為豆腐石小地形。風景區內,燈塔西南海面附近露出的豆腐石,外形最完整,有小塊的,也有大塊的豆腐石。海岬東北端的西側也出現豆腐石,有些豆腐石表面粗糙,形狀似老豆腐。
       
    5. 壺穴:

      波浪攜帶的石粒在海蝕平台上進行鑽蝕作用,配合著其他的風化作用,可造成壺穴。壺穴是圓形的洞穴,周壁平直圓滑。較大的直徑可達一公尺,較小的直徑僅數公分。深度與直徑常成正比,深及一公尺的也常可見到。壺穴的發育初期,可能是從海蝕平台表面的凹穴開始。不斷的風化作用(重複乾濕及鹽風化等),加上石粒進入洞穴後被海水帶動造成的鑽蝕作用,使它日漸擴大。
       
    6. 風化紋:

      風化作用沿節理(破裂面)進行,則可能造成岩石內含鐵礦物的氧化作用,結果形成氧化鐵的帶狀花紋。新生成的氧化鐵再膠結砂岩的顆粒,使岩石的強度勝過未受風化的黃褐色砂岩,因此氧化帶凸起地表。外觀上,風化紋分布在節理的兩側,有風化紋的地方突起成小脊。如果節理的周圍是鈣質砂岩,那麼新生成的氧化鐵風化紋下凹而不凸起。因為鈣質砂岩的硬度、耐蝕力都大於氧化鐵。
       
    7. 溶蝕盤:

      面積稍大的平坦窪地,由於經常蓄有海水,可發生溶蝕的作用,造成一片片盤狀的平淺凹穴。溶蝕作用包括岩石內礦物與海水的化學作用以及重複乾濕、鹽風化等造成的剝離作用。有時候也有鈣質沉澱發生,反而使溶蝕盤的底部變成堅硬的一層。
       
    8. 蜂窩岩:

      蕈狀石或其它含鈣質岩塊的表層常有蜂窩狀的外形,因此稱為蜂窩岩。
       
    9. 化石:

      古代生物的遺體(例如骨骼、牙齒、外殼......等)或遺跡(例如足跡、鑽孔......等),埋藏在沉積物中,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以及岩化的作用後,就形成了化石。野柳的海蝕平台上常見到沙錢類的海膽化石,外形成圓盤狀。另外一種生物活動的痕跡化石也有,外形彷彿一根根的砂棒。這些生痕化石密集的岩層,指示當初沉積的環境是富於生物活動的環境,生物的活動擾亂了岩層層理的發育。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