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惡地的發育研究中,徐鐵良(1972)研究高雄縣橋頭泥火山附近的雛形惡地地形(miniature badland)時指出,雖然這種雛形惡地分布的範圍有限,但是地貌發育的各種形態和階段卻能夠被辨識出來。所以,這個區域可以被看成是大規模惡地地形研究的活動模型。這些地貌代表著地貌發育各階段的典型特徵,即原初期、幼年期與壯年期: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量測台灣不同泥岩的邊坡後退以及演育模式。不同泥岩的組成及構造運動的作用,在旺盛的地表雨水作用之下,有何種發育差異,為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研究區則為台灣西南部的月世界泥岩區與東南部的利吉泥岩區。
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