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的礫岩層分佈於十八羅漢山區(照片1),此岩層由不同粒徑的礫石呈不甚規則的岩層狀態,每層的分佈延伸並不很遠;這些礫石中粒徑大者以砂岩質礫岩為主,粒徑小者以板岩或泥質性質的礫石為主;各層礫石的淘選良好,各大小粒徑的礫石也顯示出明顯的方向性、交錯性、分級級層、尖滅、剷刮再堆積等沈積構造;目前所能直接觀察到的本層露出部份已達超過200公尺,下部尚未完全出露,表示六龜礫岩層應很厚。新威向斜構造呈北北東-南南西的方向通過六龜礫岩層的中段,使東側岩層呈向西傾斜,西側岩層呈向東傾斜的層態,此向斜構造在地形上最明顯的狀況為半面山地形;在十八羅漢山六龜礫岩層的東側有土壟灣斷層順著荖濃溪呈大致南北向,將六龜礫岩層與變質板岩的樟山層直接接觸;西側由六龜斷層將六龜礫岩與長枝坑層直接接觸。
十八羅漢山區的地形受地質條件的影響,地勢均在500公尺以下,為丘陵區,海拔200公尺以下的地形面佔大部分,山頭以200-300公尺的高度較多,本區有甚多的斜坡超過40度,達80-90度的陡坡也很多;地形面的高低差有許多超過100公尺;區內的溪谷彎彎曲曲,分支亦多而呈樹枝狀水系,有點像進入迷宮一般;較奇特的地形景象為有如U型谷、峽谷、山頭、遷急點、谷頭點曲流和乾旱溪谷。
在上述地質地形條件下孕育了不少的特殊地景甚值得予以介紹。歸納起來計有半面山、有造型的山頭(照片2)、陡崖(照片3)、峽谷(照片4)、礫岩特性、礫岩中礫岩的變化、礫岩中的沉積構造、礫岩區的溪谷和地下水、谷頭地形、遷急點、礫岩區內的階地、礫岩區內的迷宮般樹枝狀水系。
特殊地景的學術意義
本區這些特殊地景的學術意義可分地質學方面、古氣候方面和地下水資源三方面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