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火山活動(Volcanic Activities)
    作者:
    楊士芳
    作者說明:
    內文:

    固體地球內部所產生的高溫熔融物質叫做岩漿,如果地球內部岩漿和氣體衝破覆蓋地球的岩層噴到地表上的活動和所造成的各種地質現象,叫做火山活動。當熔融的岩漿冷卻固結形成的岩石就是火成岩,可再分為:

    1. 深成岩或侵入岩:岩漿在地殼內部就凝固而形成的火成岩,因為地球內部溫度較高,岩漿冷卻速度較慢,使得這一類岩石的結晶顆粒通常較大。
       
    2. 火山岩或噴出岩:岩漿噴到地表形成熔岩流冷卻後凝固形成或岩漿噴發到空中迅速冷卻形成的火成岩,因冷卻速度快,通常結晶顆粒較小甚至形成沒有結晶顆粒或火山玻璃質。
       

    火山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可能有幾種徵兆發生如:(1)地震,(2)噴出水蒸氣、泥流、氣體、或火山熱雲等,(3)噴出熔岩流或火山碎屑,(4)火山的形成,(5)後火山作用等。但因為形成的地質條件和地形因素等的不同,不一定所有的徵兆都會發生。火山活動一直持續著的火山叫活火山,如美國的聖海侖斯火山;如果在歷史上曾經活動過,但最近卻沒有活動的火山叫休眠火山。

    以台灣的地體構造和地理分布來說,從早期到現在的火山,約可分成三個主要的火山區(如圖):

    1. 西部火山區:台灣島西部的麓山帶和澎湖群島。
    2. 東部火山區:海岸山脈、綠島、蘭嶼和小蘭嶼。
    3. 北部火山區:大屯火山群(含觀音山)、基隆火山群以及外海的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基隆嶼和宜蘭縣的龜山島。

    現以晚近的北部火山區中大屯火山群島為例,來談談它的種種火山活動。大屯火山群島最早是在約280~250萬年前噴發,中間經多次噴發到約40萬年前才停止噴發,雖然現在已不再噴發,但仍有後火山作用持續著(如噴氣孔、硫氣孔等),並形成特殊的火山地形,簡介如下:

    1. 噴氣孔(Fumarole):

      是火山噴出氣體的孔穴,為主要的後火山作用之一,噴出的氣體中主要含水蒸汽,並含少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和含氮物質等;如果噴出氣體含硫量稍多並在孔穴周圍結晶析出者就叫硫氣孔(Salfatara),以大油坑和小油坑的景觀最為壯觀,並常使得周圍岩石受到強烈的熱液換質作用;此外如果有泉水從孔穴中滲出,也可形成溫泉,若水中溶有不同的礦物質,也就形成不同泉質的溫泉了。
       
    2. 火山口(Crater):

      火山頂端的裂口,是岩漿或火山噴出物噴到地面的通道,火山口常為一窪地,四壁陡峭。大屯火山群中有數個火山口,其中最大的是小觀音山的火山口,直徑約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然年代久遠已被風化和侵蝕,因此如果沒有仔細觀察,就不容易看出。
       
    3. 堰塞湖:

      山間溪流或河川,如果被火山噴出的岩漿或熔岩流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就叫火山地形的堰塞湖,現今的竹子湖,是一個堰塞湖,受到人為經濟的發展,現在已成為一個有名的花卉生產區。
       
    4. 火口湖(Crater Lake):

      火山活動停止後,噴發的壓力減弱,使得原火山口凹陷,累積雨水,長期形成的湖泊叫火口湖。有名的磺嘴池(位生態保護區內)便是,但是夢幻湖並非是火口湖地形。

      火山噴發時,大量熔岩流和火山熱雲和火山灰等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甚至改變大氣結構的平衡,然而以現代的科技進步,我們已可預測火山的噴發而減少對人畜的傷亡,更由於火山作用後礦物的富集帶來大量的礦產資源,和含不同礦物的土壤,以及地熱(能源的來源之一)可加利用,以及奇特優美的地形景觀。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