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於生活水準的提升,國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以及對於環境的保護都日漸重視。景觀的品質是環境品質的一環,美麗、生動而特殊的景觀,是一種風景資源,可供國民休閒、遊憩、觀賞等多方面用途。景觀資源具有相對稀少、不可再生、不可移動等特性,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對它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當文化、經濟水準發展到相當程度,景觀資源的價值也相對提升。因此,保護景觀資源,避免景觀遭受損壞,是今後從事開發建設時,必須考慮的因子。
一、景觀保護的價值
景觀是人類周遭可見的實體環境,也是一種可以提供人類利用的資源,因此它提供的利用功能就成為人類保護它的理由。
以下就以自然地理景觀(地景)為例,藉以說明景觀保護的價值:
(一)地景是一種非再生性的資源 我們這個時代是「加速成長」的時代。不論是人口、科技或隨成長而來的併發症(衝擊),影響總是相同的?即地球上有限資源所受的壓力日增,大量消費的結果,使它愈趨匱乏。地景既為一種資源就必須從這個架構上來考慮,我們的地景不僅是一種有限的資源,而且遭到破壞的地景是無法復原的(不可逆性)。 從物質循環的觀點來看,物質循環是地球循環系統中的一部份。其中大氣環流涉及空氣。空氣循環所需的時間較短,因此對於管理造成的改變反應較為敏感,往往在管理改變發生後短時間內即明顯可見其後果。地球的岩石圈所含的物質惰性最大,因此在一定時間內,對人為管理變化最具抗拒性。換句話說,地景的改變,具有持久性,因此也就使它具有非再生性資源的性質。
(二)景觀是一種遊憩資源 二十年以來,由於從事遊憩活動的時間日益增加,人們已普遍瞭解環境品質的重要性。他們已開始要求更清新的空氣、更純淨的水源,以及減少視覺景觀上的破壞。由於大眾日益認清環境品質的重要,使得景觀成為一項主要的遊憩資源;且景觀的品質更是遊憩資源的主要內涵。
(三)景觀是一種健康、精神的資源 景觀除了可提供人們鍛鍊體魄的環境之外,也可提供靜態休憩活動以及激發靈感的場所,滿足人們生理上及心理上的需求。而且,壯麗﹑奇偉的景觀,也提供了人們精神上﹑宗教上的象徵領導。雄偉﹑秀麗的景觀更可以反映出高尚的情操,培養人們自尊的情懷。 由許多現代人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並未因為工商的繁忙;而減低了欣賞大自然的興趣。許多人喜歡到風景優美的地方旅遊。我國交通部觀光局的調查也一再證實國民的主要戶外活動之一是郊遊。國民喜愛的旅遊地點是名勝風景。行政院經建會研擬的〝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觀光遊憩系統之研究〞中,列舉了二十一項區域性的戶外觀光遊憩活動,其中的大多數也直接需要自然景觀做為遊憩資源。 長程旅遊是一種費體力、費錢的行為。但是人們卻願意長途跋涉到風景區去旅遊。可見,人類的生活是須要優美的風景來調劑的。為了滿足精神上的需求,人類情願花錢去獲得更好的旅遊品質──景觀的品質。總之,不管時代多麼進步、工商多麼發達,人類對自然景觀的需求是不可能減低的。
(四)環境景觀是一種歷史資源 環境景觀是經由人類的血汗、靈感以及夢想改造而成的。從環境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先人們飽嘗考驗的痕跡。這些痕跡使我們對過去有親切感。這些痕跡永遠不會在歷史上消失。它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相當的重要。 景觀在個人生長的過程中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每一個人的潛意識及行為、態度,往往都與過去所見過的景觀有關。 生長在中國的中國人,在西方文明的侵襲下,快速地調適著。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屬於我們的景觀也漸漸的消逝中,如果有一天我們已經辨認不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景觀,那麼我們的文化也就真的沒落了!美國的詹森總統 富足有關」。由此可見,景觀對人類的影響力量是不容許忽視的。
(五)景觀具有科學上的價值大自然是一切科學發展的泉源,提供科學研究的環境。無論是生物科學﹑自然科學﹑或是工程科學都可從自然中找出法則。
(六)景觀具有教育上的功能
自然環境是提供自然實習的最佳場所,也是大眾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好教材與教學環境。
(七)景觀具有經濟上的價值景觀保育區的設立可以促進周圍地區的經濟活動,由於這些活動是分散性的,因此金錢的流通涉及許多人,經濟利益直接分配到地方各個行業中,可以使周圍地方得到普遍的繁榮。
(八) 環境保護的價值 由於限制不當開發及大型工程活動,因此景觀保護也有助於集水區保護、生物的保護、水質及水量的保護﹑歷史與古蹟的保護﹑原始環境的保護﹑觀光遊憩資源的保護,以及土地資源的保護等。可以避免許多人為因素所引起的災害,而成為安定的自然環境。 環境景觀是無價之寶,它是非再生性的有限資源。我們在處理環境時必須要牢記這些原則,才能維護地景,使它成為我們精神上最好的寄託;在歷史上留下最好的痕跡,提供我們消遣遊憩的最佳去處;這也是留給後世子孫最好的財產。以上的這些價值,就是我們應該保護景觀的理由。
二、景觀欣賞的功能
馬斯洛(Maslow,1968)提出的人類需求層級中,最高層次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以及求知、求美的需求。無疑的這是真善美的境界。在大自然環境中從事景觀欣賞活動就是這種最高境界的活動。景觀欣賞可以獲致忘我的境界、或是短暫的改變了時間的觀念、或是深入到智慧的泉源、或是重獲旺盛的朝氣等。經過這個活動之後,可以重整心靈,帶回歷久不衰的新生命力。
景觀欣賞的活動通常包括在大自然環境中的自然欣賞以及在文化環境中,對人文景觀的欣賞。從這種活動中不僅獲得適當的身心運動,使身體更加健康;更因為活動中獲得的各種感受 (feeling),而使他感覺幸福(Sense of wellbeing)。這些感受的獲得正是情意教學的目標,也正是德、智、體、群、美五育並行的成果。
景觀欣賞活動中,參與者可獲得的特殊感受包括: 參與感、意義感、挑戰感、愉悅感、歸屬感、有趣感、滿足感或挫折感 安全感或恐懼感、焦慮感、責任感、體驗美的感覺、美感 愛大自然的感覺、同伴感、團隊精神、同舟共濟等感覺 大自然無盡變化的感覺這些都是人類經驗(experience)的有益面,強烈的使人獲得滿足感,強烈的使人感到幸福,使人快樂。除了這些身心所獲得的感受之外,同時也獲得知識、記憶、價值、態度、信仰、感動、慾望、情調等內心的成長。
如果將生活品質定義如下:
Σ生產-Σ損失服務/時間經驗/時間 生活品質=───────+─────+───── 人 人 人
那麼這些愉悅經驗的獲得,無疑地,大大的提高了賞景者的生活品質。在景觀欣賞活動的過程中,人類不僅可以獲得觀賞目標的相關知識,更因為必須學習欣賞的技巧(甚至使用某些工具),因此必然會綜合了認知、情意、技能三項領域的學習。當然在此一過程中,人類也學習到科學的知識、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