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作者:
    潘江 教授
    作者說明:
    內文:

    編者按:3月22、23日為中國地質學會的年會。會中邀請了88位大陸地質學者與會,誠為海峽兩岸地質界盛事。其中,來自北京中國地質博物館的潘江教授,3月31日於台大地理系,應中國地質學會地形學研究會、地質景觀維護會及台大地理系景觀研究室之邀,發表了一場專題演講。題目為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概述。

    演講中,介紹了有關中國已經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名錄的地區,並將自然遺產的概念加以說明,內容精采。編輯部為饗讀者,將演講有關之內容摘錄如下。其中有許多是節錄自潘教授的演講稿,本刊並於此謝謝潘教授。

    (1)何謂《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訂《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類的共同遺產。這個國際公約於1972年獲得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到1992年1月1日為止,已有123個締約國。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世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將認為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而需要全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古遺址編成一部名錄。

    該公約的宗旨為依照現代科學方法建立一個永久性的有效制度,共同保護具有傑出和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其中有幾項規定是要共同遵守的:a.締約國確認關於文化和自然遺產的辨明、保護、養護和移交給未來世世代代主要是該國的責任;b.締約國將該項遺產的保護工作列入全面的規劃方案之內,設立保護其遺產的服務,展開科學和技術研究,採取必要的法律、科學、行政和財政步驟以保護其遺產;c.締約國在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方面應互相協助;d.設立世界遺產委員會,和締約國向該委員會提供該國的國家遺產目錄,並由該委員會發行《世界遺產表》和《瀕危狀態的世界遺產表》;e.設立世界遺產基金,由各締約國和其它有關機構資助;f.任何締約國都可為其列舉的遺產的組成部分要求協助,而這類協助可由世界遺產基金會以研究、提供專家、貸款或津貼等方式授予。

    地質遺址的評估標準(1991)是:

    1. 為代表地球的主要歷史階段並包括生命記錄的突出模式。
       
    2. 為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的突出模式;重點是在地形發展過程中正在進行的地質作用(如火山噴發、沈積作用)等地貌/自然地理過程。
       
    3. 代表重要地貌/自然地質面貌的突出模式(如火山噴發、斷層崖、島山等)。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文物的綜合體;建築群;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標準,凡被推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準:

    1. 能代表一項獨特的藝術或美學成就,構成一項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 在相當一段時間或世界於一文化區域內,對於建築藝術、文化性雕刻、園林和風景設計、相關的藝術或人類住區的發展已產生重大影響的;
       
    3. 獨特、珍稀或歷史悠久的;
       
    4. 構成某一類型結構的最富特色的例證,這一類型代表了文化、社會、藝術、科學、技術或工業的某項發展;
       
    5. 構成某一傳統風格的建築物、建造方針或人類住區的典型例證,這些建築或住區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轉的社會文化、經濟變動影響下已變得易於損壞;
       
    6. 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還需要考慮到遺產的保護狀況與屬同一時期、同一類型的遺產的保護狀況進行比較和相對評價。此外,遺產還需經設計、材料、工藝、布局等方面的〞真實性〞的檢驗。看是否符合真實性,不僅僅限於最初的形態和結構,也應包括在歷史的過程中隨後進行的一切本身具有藝術或歷史價值的更改和補充。

    (2)何謂「全球地質及古生物遺址名錄」?

    自1989年9月工作組在華盛頓成立。成立工作組的目的與任務是希望早日建立《全球地質(含化石)遺址名錄》。工作組是四個國際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國際地質對比計劃、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確定的計劃的遺址類型進行了修訂,採用下列分類:

    • 古生物學的-大小動植物、有疑問的化石、生物化學、疊層石等,在報告中已列入58處。
    • 地貌的-洞穴、火山、瀑布、地形、風化、峽谷、海灣、喀斯特(岩溶),12處。
    • 古環境的-關於反映過去的古氣候、全球沈積地質學遺址,7處。
    • 火成岩、變質岩及沈積岩岩石學的結構和構造,10處。
    • 地層學的-事件、層序、主要地層單位(宙、界、系)界線的層型,12處。
    • 礦物學的-2處。 構造地質的-主要為大地構造或重力構造,2處。
    • 經濟地質的-包括與侵入岩、噴出岩有關的全部類型及其邊界,產金剛石的管脈狀金伯利岩,金礦場,金屬及非金屬礦山及採坑,沒有優先一等。
    • 其它的(歷史的)-對地質科學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遺址,3處。
    • 古隕石坑的-外星球天體侵入的證據,隕石,1處。
    • 全球範圍的大陸/大洋地質特徵的-板塊構造及其邊緣等,如非洲大裂谷,南極裂谷,島弧,聖安地斯大斷裂,能從太空中看得最清楚的地質特徵,零處。
    • 海底的-黑Smokers海溝,斷層懸崖,零處。   

    地貌在臨時全球地質遺址名錄中,東亞區(第VII區)遺址共列入9處,中國列入優先一等的有七個遺址。

    1. 中國北京猿人遺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2. 山旺中新世化石遺址。
    3. 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中侏羅紀恐龍群。
    4. 雲南澄江動物群。
    5. 河南嵩山國家公園。
    6. 湖南武陵源國家公園。
    7. 華南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國家公園。

    (3)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  

    截止1994年12月,中國有14處(1987-1994相繼通過)遺產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其中有幾點值得加以介紹,分別為:

    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的文化兼自然遺址有:

    1. 泰山
    2. 黃山

    列入自然遺址名錄的有3處:

    1. 四川九塞溝
    2. 四川黃龍
    3. 湖南武陵源

    列入《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有九處。這些文化遺產也與地質和古生物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1. 北京猿人化石
    2. 甘肅莫高窟
    3. 長城
    4. 北京明清故宮
    5. 陝西秦始皇陵兵馬俑
    6. 西藏布達拉宮
    7.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8. 山東曲阜
    9.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

    總上所述,地質、地貌、古生物等遺址,與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緊密相關,特別是自然風景資源區,往往是獨特的地貌與構造相結合而形成的優美地質佳境,而且在世界上是唯一的,才能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