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濟州島之行
    作者:
    林俊全
    作者說明:
    林俊全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特聘教授
    內文:

    濟州島是韓國的一個自治區,具有高度的自治權。濟州島是一個火山島,全島有超過300個火山,最具代表性的地景有如海拔1950米的白鹿潭火山口、漢拿山 、、拒文嶽熔岩洞窟羣裏的萬丈窟、從海底爆發形成的城山日出峯、天地淵瀑布和西歸浦貝殼類化石層、大浦海岸柱狀節理帶、水月峯等,這些珍奇秀麗的獨特地質景觀,堪稱濟州島的代表景點。
    濟州島由於有高度的自治權, 2002年被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2007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之後,2010年又獲得了世界地質公園認證,從而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自然環境領域的三冠王。
    也因為如此,濟州島的經營管理與朝三冠王名號而努力的企圖,是我們很希望去瞭解、學習的地方。尤其是濟州島既是世界遺產,又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公園與生物圈保護區,在經營管理方面,是否受到不同法規的影響,而有所抵觸或影響,也希望有機會瞭解。2023年3月22─26日趁著國家公園學會舉辦濟州島考察,也一起去瞭解疫情後的濟州島狀況。
    此行心裡上一直有些問題,或許分享給各位。分述如下:

    1. 濟州島成為三冠王,究竟是如何達成的?如何變成韓國人的驕傲?我不知道大夥去拒文岳的世界遺產中心,有何印象?我記得第一次去時,還沒有蓋好。後來陸續去幾次,知道韓國人為了添增這些世界遺產管理的教育宣導面,努力建設成為一個世界遺產中心,兼具教育、解說的功能。不論是對國內,或對國外的訪客,都很努力的辦理活動、展覽。成為學校戶外教學的場所。旁邊的步道,介紹火山與火山口的生物多樣性。希望也展現大韓民國在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等的角色與地位。無形中,成為韓國人的驕傲。此行仍然印證他們多年來,仍持續的努力。我們的國家公園的中心、國家風景區的中心,如何達成這樣的功能?可以成為國人的驕傲?
    2. 這次觀察韓國的各項景點,感覺過去五年來,並沒有太大的進步。設施有點老舊。包括4D電影,也是五年以上的老作品。解說牌文字只有少數英文與中文,非常可惜。覺得韓國人只有自己在取暖,不知道國外旅客如何看待他們的社會。因為外國人更難瞭解他們的社會、文化。畢竟語言是溝通的工具。長久以後,自己的國民也缺乏瞭解與世界溝通的能力。在我看來,韓國人的自尊,看來會是非常危險的國安問題。
    3. 但有幾點感覺很好。其中之一是步道用椰子纖維織成地毯。踏在上面,感覺非常安全與舒適,而且防滑。他們還有利用化學纖維做成灰色的地毯,用雙面膠固定於地面。效果很好。如果這是他山之石,應該是我們可以應用的。臺灣的野柳地質公園的步道,需要這些地毯保護,包括保護步道上的生痕化石,以及沙錢海膽化石等等。否則野柳一年三百多萬遊客量重現時,應該承受不起這樣多人次的踩踏。
    4. 其次是虛擬實境等新科技的應用,這次在民俗文物館看到許多應用。知道這將是未來我們也會考慮採用的解說教育的展示方式,這些新科技的運用,看來又走到了新世代。我們如何引領?
    5. 再者,水族館的參訪,也是另外一個驚奇。許多海洋生物的展示方式,以及超大的水族箱與超多的小朋友興奮的跑動,真覺得這是一個讓下一代瞭解海洋生物的好地方。
    6. 此次很幸運,所碰到的導遊素質非常好。常帶笑容,但很好奇的是整體來說究竟導遊、解說的水準如何?個人感到非常好奇。畢竟他(她)們等同濟州島的大使。如何讓遊客帶滿滿的好回憶回去,非常重要。臺灣的水準如何?想到這裡,就覺得至少臺灣的地質公園的解說員訓練,一定要落實,建立品牌才行,否則只有減損自己地質公園的聲譽。
    7. 濟州島的生態、地質、地形、文化都有其引人地方。但臺灣跟濟州島想比,臺灣仍是不遑多讓。不管在生態上、地質、地形,乃至於文化的多樣性、獨特性,臺灣都有很多特色,都是我們可以繼續發展、經營的地方。思考他山之石,如何攻錯的的地方。包括如何解說、展示、導覽、地方美食、地方創生等議題,如果可以藉此次的考察思考可以努力的方向,可能就是旅行可以帶來的刺激了。
    8. 濟州島不論在國家公園、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與生物圈保護區的計畫,都非常審慎的執行。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推動觀光產業,這也是臺灣的地質公園,需要政府正視的地方。經費、人力是最需要優先協助的。
    9. 參訪濟州島,特別在一個拉姆薩濕地(Ramsar site)生態社區午餐,造訪者需要自己揉麵粉,切割成麵條,再煮成麵。這是濟州一所管理村落公共財。冬柏東山(善屹里)(這裡是(村落森林)的地方,他們經營一所村落森林體驗館。這裡的經營方式,有社區的參與,非常值得參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