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標題:
    設立台灣地質公園問答
    作者:
    臺灣地形研究室
    作者說明: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內文:

    前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7年開始推動地質公園的運動,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世界上有許多具有地質、地形景觀價值的地方,在不宜讓世界遺產地的數量過於氾濫的狀況下,雖然無法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但可以做為地方永續發展的基礎。這樣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共鳴。截至2019年底,全世界已經有147個世界地質公園。

    台灣推動地質公園運動,從1999年開始,至今20年,也有許多的進展。地質公園的概念在經過17年的努力推介後,2016年7月納入文化資產保存法。並開展了法定地質公園的認證工作。2011年開始,在林務局的支持下,地質公園成立網絡,每年舉辦兩次網絡會議,提供全台各地質公園交流、成長的平台。今年已經要舉辦第17、18次會議。

    2017年3月27日也成立了台灣地質公園學會。更進一步提供協助各地質公園成長的平台,並進一步與國際交流,把台灣的實施成果,與世界分享。2019年更由德國Springer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的Geoparks of Taiwan。讓台灣的地質公園在全世界有一定的能見度。

    一、地質公園運動的歷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利用地質公園網絡,將世界地質公園的成員,連結起來。讓成員利用網絡的平台,一起成長。

    從地質公園發展的歷程來看,台灣的地質公園正式成為網絡,是在2011年時開始的,那時候有6個加入台灣地質公園網絡。之後,慢慢形成有9個地質公園的網絡。每年網絡會議召開兩次大會,所有伙伴在這裡分享與成長。

    二、台灣地質公園的理念

    台灣地質公園網絡主要是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規範,慢慢發展至今,已經有9年的歷史。主要的理念便是從地景保育著手。透過環境教育,讓地方參與,發展地景旅遊與地質公園產品,以使地方永續發展的理想,慢慢實踐。

    三、為何要設立地質公園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地質公園運動,引起世界各國共鳴。主要的原因是可以活絡地方經濟,同時也能促進地方發展。而地方可以利用各種解說服務,各項活動與產業的發展,經營管理地質公園。台灣有許多地方,都具有不同地景、生態與文化特色,過去是以設立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保護區、保留區等方式經營管理。地質公園的倡議,主要是透過地方的參與,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與社區的經營管理,提供地方發展的機會。

    四、地質公園與國家公園有何不同?

    地質公園是一種地方永續發展的概念而發展的工程。主要是希望透過經營地方具有特殊地景的地區,提供地方發展的方式,因此地質公園是一種名片,也是一個工具,提供地方發展的利基。基本上,就是從地景的保育、教育著手,提供地方發展旅遊、促進經濟活動的工具。

    而國家公園則是以國家的力量,設立國家公園,遂行保護各國家公園的生態、地景、文化資產,提供各種保護、保育等研究的機會,並以為世人永續利用的基礎。

    地質公園的指定與廢止,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設立。地方級的地質公園的主管機關是地方政府。國家級的主管機關是林務局。經費來源是由地方政府補助,以及地方級地質公園自籌。而國家公園是依據國家公園法成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營建署,由國家編列預算執行任務。依國家公園法,國家公園有警察、建管權,這是地質公園所沒有的。

    因此兩者的出發點並不相同,地質公園需要由下而上的整合,以促進地方的發展。國家公園是由上而下的管理,避免珍貴的資源,被有意、無意的破壞。

    但是兩者都需要以保育為出發,提供環境教育與解說的機會。地質公園更需要有社區的參與,發展地方遊憩資源。

    五、地質公園有哪些面向

    地質公園是一個地方永續發展的運動,也是一個推動永續發展的工具。牽涉到保育、教育、旅遊、文化資產保存、生態資源的認識,還有地方的支持與否。因此推動地質公園,需要政府不同部門與地方社區、民眾乃至於學術界有一定的共識及支持。絕非一個單位或個人可以達成地質公園的理想。因此推動地質公園,需要各相關單位與社區的配合與參與,而非只有主管機關的責任。主要的核心努力方向如下:

    1.地景保育:地質公園以地景保育為出發點,避免特殊且具有科學價值的景點,被有意、或無意的破壞。地景的維護,也確保我們的生活品質。保育是地質公園最核心的價值。
    2.環境教育:地質公園透過環境教育,提供地球科學與在地的故事,讓造訪者瞭解環境的特色與地景的可貴。也是提供在地知識傳承的機會。環境教育提升我們的環境素養,也讓我們瞭解,我們對環境有更多的責任。
    3.社區參與:透過地方的參與,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同時也能藉著提供導覽解說與相關服務,述說地方的故事。地方參與更是愛護地方的最好實踐。透過地方的參與,可以讓我們瞭解有更多的參與方式,為地方服務。
    4.地景旅遊:地質公園可以提供相關的解說服務,提供造訪者不同的旅遊體驗,同時也提供社區參與及地方產業發展的契機。在地居民的投入,增強地方社群的概念與共識,是推動地質公園的重要動力,也是由下而上的扎根力量。

    六、如何推動設立地質公園

    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台灣的地質公園的設立,需要依照指定與廢止辦法辦理。並分地方級地質公園與國家級地質公園。地方級地質公園的主管機關是縣市政府。國家級的地質公園主管機關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如果一地方有意願推動地質公園的設立,依法可以由個人或社區或管理單位,例如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提出申請。透過提報書的撰寫,說明資源特性與經營管理方法,並經過縣市政府的會勘、公聽會與審議會議通過,才得以公告為地方級的地質公園。

    國家級的地質公園更需要有好的經營管理單位,明確的核心區,明確的地籍產權資料與明確的解說服務與解說資料的提供。同樣透過中央的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的會勘、公聽會與審議會議通過,才得以公告為國家級的地質公園。

    要成為法定的地質公園,需要先取得地方級的認證。經營管理有一定成效與規模時,才能向中央林務局申請國家級的認證。

    地質公園的認證需要先有地質公園的資源調查與規劃,查清楚規劃地區,有哪些資源具有特殊地資源意義,不宜被不當利用或破壞的區域,屬於核心保護區。有哪些景點資源,可以規劃利用,並能透過環境教育的方式,提供造訪者學習、分享、利用的機會。因此推動地質公園,需要將地景保育、環境教育、社區參與與地景旅遊,都能一起考慮推動。

    七、社區可以如何努力參與地質公園事務?

    1.社區認識地質公園的意義與參與地質公園的經營。
    2.社區的地景的維護與管理。
    3.社區的資源研發成產品,並提高其附加價值。
    4.社區可以協助導覽、解說等服務。
    5.社區可以利用在地的故事,說明文化史蹟與發展的點滴故事。
    6.社區可以提供各項餐飲、住宿服務,促進地方產業發展。
    7.社區可以參與網絡會議的平台,分享經營成果與學習。
    8.成立地質公園推動委員會是另外一件重要的工作。透過推動委員會,地質公園的大小事,可以透過這個委員會的討論,決定如何處理經營管理等大小事。

    八、與世界接軌?

    地質公園從1999年正式推動以來,世界各國認同這樣的運動,引起許多回響。各國地質公園儼然已經成為世界品牌。以日本為例,日本地質公園推動委員會,10年內,已經有44個國家地質公園,其中有9個陸續通過世界地質公園的評鑑。台灣過去有9個地質公園的示範區,未來也需要通過地質公園的認證。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地質公園通過認證,並與世界接軌,迎接全世界對地質公園有興趣的伙伴的到訪。

    過去台灣囿於政治的影響,不容易參加世界地質公園以及相關網絡的活動,也在在影響台灣地質公園的學習、參與機會。這些活動在可見的未來,需要我們不斷與各地的地質公園有更多的交流。歡迎全世界的伙伴,來到台灣,分享、瞭解台灣在地質公園領域的努力。同時透過國際交流與參訪,地質公園社區夥伴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視野,做好經營管理地質公園的工作。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