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經政府與民間組織的攜手合作,地質公園與人們有了更多的聯結,地質公園的首要核心雖以地景保育為優先,然而保育工作並非讓人們遠離地景公園,更重要的是要讓人親近且珍惜它,進而保護它。為顧及地景及環境保育,必須同時維護在地社區環境及居民的福利,才能讓人們凝聚地方意識和認同感,落實永續發展理念。
台灣地質公園除了推動地景保育教育宣導以外,如何提供及創造大眾內化認知為珍惜環境的思維和行為刻不容緩。地質公園透過各種環境教育活動,向大眾傳播相關的環境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理念;透過自主的在地社區與各種組織合作,進行環境研究與傳播,提供當地居民與遊客認識環境。透過地質公園自然旅遊與農林漁產品開發,提升經濟動能,形成自發性的保育責任,同時藉由產品行銷,建立大眾親近及接觸地質公園的管道,提供雙向的產銷互動,直接或間接的參與地景保護。
2004年開始推動草嶺國家地質公園時,便針對地質公園特殊景點設計的地景旅遊已有多年經驗,協助整合地質環境與在地的社會資源,促成地質公園的產品研發,帶動行銷推展,本文僅將就個案提出分享。
關鍵字:產品開發、行銷推展、地質公園、地景保育
一、創造農林漁業的保存經濟
農林漁業向來深受大自然左右,即所謂的靠天吃飯,豐收或歉收,在在影響市場起伏和個人的經濟利益。因此創造和開發產品的保存經濟,從延長產品期限到提升產品價值,便是善用資源,發揮創造力與整合力。
因此台灣地質公園產品開發,為社區投入更多的心力,讓地質公園產品透過保存經濟,為地方產業帶來新的生命力應是一可嘗試的模式。
1.草嶺杉木再生誌 草嶺杉木在輪伐經營的需要下,砍伐後的廢材被棄置散落林間,每每走在其中便不捨的構思廢材如何再被利用,為其賦予新生命。如何以再利用為起始點,進而思索分析市面上各式木製品的優劣。應從何著手?由植物的聯結,木料與紙張的上下游關係,從人們對手感度的依賴,促發了「草嶺杉木再生誌」的設計雛形。杉木底座和空白月曆的組合,提供人們在日誌上留下時間的記憶,廢材再生的環保意識,以新的風貌走入生活。 2.月暈柳橙 台灣每年十月至翌年二月為柳橙盛產時期。雲林縣每年柳橙產量約有10萬公噸,為全台之首。如何解決柳橙過剩,提升保存經濟,一直困擾著辛苦耕作的農民。在走訪韓國濟州島親嘗巧克力結合橘子乾的迷人魅力後,回國後即嘗試研發「月暈柳橙」,試圖以巧克力的醇香中和柳橙果乾獨有的甘苦味,開發柳橙的烘乾保存,並運用巧克力裝飾,精緻化乾燥後柳橙的氣味,提高產品的價值。< 3.林下經濟 山豬耳葉的粽香草嶺與阿里山地區常見的山豬耳葉遍地可拾,也是山居住民用來替代平地常用的竹粽葉,山豬耳葉顧名思義,葉形看似山豬耳,未經化學加工處理的山豬耳葉,蒸煮後散發出的獨特淡淡香氣,極適合用來包覆食物蒸煮,健康且自然的風味實值得大力推廣,因此推出介紹後,2019年即為草嶺產出30餘萬元經濟收益,低經濟價值作物小兵立功的可能,不容忽視,其潛力足以取代加工竹葉,直接改善民眾飲食安全。 4.孟宗竹筍派和苦茶油雞湯 孟宗竹筍和苦茶油亦是草嶺大宗的在地產品,筍絲、筍乾、苦茶油等製品在地質公園街區處處可見,然而要打破慣性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研發產品多元性,無論是食譜創新還是產品精緻加工,都是值得借鏡的作法。如竹筍包深受大眾喜愛,已具市場基礎,因此試以西式千層派皮融入孟宗竹筍的內餡,加上豆沙提味,製作全國唯一的「孟宗竹筍派」,可口清脆的美味新形象,推翻過去大眾的傳統印象,吸引年輕族群的青睞。 同樣的炒苦茶油雞也是草嶺令人垂涎的菜餚,若改以健康營養概念出發,創研新的烹調方式,以清燉做出苦茶油雞湯,既養生又美味。改變固有的習慣,讓人耳目一新。推陳出新的想法,同時可以活化草嶺豐富多元的農產品,如咖啡、斷木香菇、蜂蜜、蜂花粉、蜂王乳,提升產品的保存經濟。 5.煙燻牡蠣 煙燻牡蠣罐2017年冬天規劃辦理的「澎湖海洋美食節」,打破澎湖冬日觀光淡季,吸引近3萬多人造訪,觀光活動的人潮即是帶動新產品開發的最佳動力。美食節中暢銷產品經高温高壓保存的美味下酒菜「煙燻牡蠣罐」,即有不錯的販售成績。於淡季創造話題,活絡低靡市場,大膽的嘗試與在地飯店、店家以辦桌方式,佐以當地新鮮豐富的素材研發新菜式,邀集大眾共啖澎湖的海鮮美食的大型活動,也是種產銷合一的模式。
二、有效行銷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
台灣地質公園產品行銷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藉由品牌建立產品特色與市場定位,增進顧客品牌忠誠度,更可提高行銷績效及附加價值。2020年三月台灣受疫情影響,東部盛產的釋迦無法如常外銷,受託協助行銷台灣市場無法及時消化的釋迦。為避免大量釋迦的存放問題,必須爭取時效,因而就近鎖定台灣地質公園網絡與fb及ig社團成員為主要的行銷對象,係以成員關心地景、環境、生態的特質著手,於是運用臉書、IG等社群網站,以温新的行銷方式,推介台東優質產品,讓社群成員發動人飢己飢的愛心,動員網絡族群的連結,發揮極大的串連效益。
三、結論與建議
產品行銷不僅要創新且要維護品質,還必須能針對不同的行銷對象,找出最合適的行銷手法。惟有掌握銷售對象的特質才能對症下藥,繼以運用有效的故事分享產品本身的價值及背後的附加價值,創造出難以想像的行銷影響力。
建議各地質公園的產品行銷,首在地質公園品牌的建立,除仰賴凝聚成員的共識,集合地方社會和政府之力,訂定策略運用有效的網路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line、momo、pchome...... 等,或可透過地方競賽、政府評選,參與展售活動,提供觀光工廠體驗,拓展實體零售通路等,交叉投放廣告以及異業結盟的合作模式,強化產品的競爭力。不斷追求改善是產品開發及行銷的重要思維,但有時光靠不斷改善是比不過突破性的思維,徹底翻轉舊的思維,才能讓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