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返回上一層
:::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地景幻燈片第13期(地景保育通訊第19期)
921地震後中橫沿線幻燈片專輯
立霧溪河谷部份河道中有許多沈積物堆積。兩側河谷由於長期受到河川的側蝕,形成非常光滑的磨光面。
太魯閣峽谷砂卡礑溪的神秘谷。由於流水的侵蝕,形成照片中光滑面以及不規則的紋路與凹陷。
太魯閣祠位於立霧溪河畔,由長春祠旁拾級而上可抵達。中橫公路的峽谷景觀與立霧溪河道,形成一個特殊的景觀。
中橫公路立霧溪河谷。河谷中有許多上游搬運來的沈積物堆積,甚至在河道中央形成沙洲。混濁的滾滾洪水代表立霧溪攜帶許多沈積物,成為劇烈河川搬運作用的最佳證據。
太魯閣國家公園神秘谷步道,是沿砂卡礑溪前進,在河谷中堆積許多大大小小的沈積物,這是由上游崩塌所產生的。其中黃褐色的礫石是屬於片麻岩,灰色的礫石則以片岩為主。
987年發生在長春祠上方的崩塌,直接威脅到建築物本身。大量的岩屑由上邊坡落下,堆積在河谷而形成崖錐,崖錐巨大的體積顯示崩塌地規模之大,這種狀況在太魯閣地區十分常見。這些鬆散的沈積物最後會逐漸被洪水搬運至下游地區,最後進入太平洋。
中橫公路變質岩-片岩。由於台灣的大地構造運動,在東部地區形成大規模的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許多變質岩。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原本岩層中的石英脈受到變質作用的影響,成為各種小構造現象。
中橫公路長春祠。長春祠是為了紀念犧牲的中橫公路工程人員,由於位於大蝕溝邊,在1980年與1987年曾受到崩落的礫石擊中而損壞,管理單位在原地附近重建,因而繼續遭受落石破壞。
位於合歡山主峰的沿線,呈現高山草原景觀。這是由於山區海拔高度大,超越樹木生長的最上限-森林線,當地環境只適合高山草原生長。
照片中的山頭是合歡山東峰,海拔3421公尺,也是台灣百岳之一。
中橫公路片岩露頭。由於區域變質作用,產生許多變質岩,在中橫公路沿線可以發現許多片岩。其中石英脈由於變質作用而呈現褶皺。
長春祠建築中一灣清水由小橋下流洩而出,不僅具有詩意,也有特殊的美感。源源不絕的流水表示有地下水湧出,是大理岩被溶解的地下水出口。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