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返回上一層
:::
其他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雲嘉南濱海國家地質公園
網子寮汕與青山港汕、頂頭額汕工同圍繞出今日的七股潟湖,也是潟湖重要的天然防波堤。但由於沙源不穩定以及多變的海流,使網子寮汕的外型與位置不斷地在改變。目前林政單位嘗試在沙洲上植生固沙,希望能將網子寮汕固定下來。
新浮崙沙洲位於曾文溪口北側,沙洲呈現西北東南走向,東南側與七股堤防連接,沙洲的面積是台江國家公園沿岸沙洲面積較大的,由於沙洲的高度不高,在漲潮及退潮間的面積有很大的變化。沙洲鄰近黑面琵鷺保護區,此地是許多鳥類及潮間帶動植物棲息的場所。
頂頭額汕南側的七股防風林,沿岸的沙灘上,可看到許多倒塌的木麻黃堆積在海岸上。在海岸堤防內的魚塭區,是曾文海埔地開發而成的,從空中可以一覽台江海岸及魚塭的全貌。
在曾文溪南岸的堤防上,在東北季風強烈的吹拂下,泥沙都被吹到堤防的另一側,堤防上已經被泥沙所掩蓋,有些也堆積堤防下的道路上。曾文溪南岸堤防外灘,因為部分沙洲固化已久,已經形成沙丘堆積,部分沙丘甚至可以越過堤防。在此地可以見到沙紋、沙丘等小型風成地形。在風速較大的時期,甚至有機會看到沙粒飛過堤防降下
曾文溪發源於阿里山脈,標高2,609公尺,主要支流為後堀溪、菜寮溪及官田溪。早期曾文溪歷經多次改道,從歷史文獻資料顯示,曾文溪主要有四次的改道事件。之後由於河川的整治,近幾十年來加上海堤與河堤的興建,曾文溪河道已經固定。
台南四草區為古台江內海乾涸後形成的新生地,由於地勢低窪,目前仍是水道縱橫的景象。圖中的竹筏港碼頭,就利用此特性,提供水上遊覽台江的服務。循著水道,重新體會先人在台江內海的點點滴滴。
好美寮人工海埔地所造成的濕地,是一處具有相當豐富生態資源的景點,也是近年來生態旅遊發展相當成功的地方。看似不具經濟價值的沼澤地,其實蘊含著相當珍貴而多樣的自然資源。
竹筏港舊道位於大眾廟後方,為1823年所開闢的水道,百餘年前為運送民生物資之人工渠道,其代表性為漢人在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目前竹筏港舊道已被嘉南農田水利會作為排水道使用,在鹿耳門溪以北為「竹筏港排水道」,以南部分則多湮沒,僅餘大眾廟至四草湖這段可見其規模。
白色的七股鹽山聳立在寬廣的七股海埔地上,和周圍遍佈的鹽田形成此地採鹽業獨特的景觀。
四草綠色隧道位於四草大眾廟後方,為鹽水溪河道向北延伸之排水路的一部份。此水路兩旁有著茂密的紅樹林群落,有如兩道綠牆,搭乘動力膠筏遨遊其間,有如通過樹木築成的隧道。水路內亦有兩棲類、水鳥生存其間,呈現豐富的濕地生態景觀。本段水路雖然距離不長,但已經因為茂密的紅樹林景觀而被冠以綠色隧道的美名,搭乘膠筏
井仔角磚鋪鹽田
四草砲台位於四草大眾廟對面,為清朝所建,距今100餘年。由於年代久遠,現今僅存砲台的外牆,以及數個射孔供人憑弔。此遺跡牆亦成為鎮海國小圍牆的一部份。圍牆外面則為一公園,內有四草砲台的解說牌,說明此地的歷史。現在的牆面呈紅磚牆,為近年整修之成果。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