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返回上一層
:::
其他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火炎山自然保留區——聞名的礫石惡地地形
火炎山為台灣三大礫岩惡地之一,裸露的山坡和有稜有角的山脊,形成特殊自然地景。照片遠處之小平頂山丘,即為鐵鉆山。
火炎山主要是由五條較大的沖蝕溝所組成,因長期受雨水的沖刷以及颱風豪雨的侵襲,造成邊坡與河道不穩定,難以有植生長期生長,使得大面積的裸露地暴露於地表。
火炎山的礫石堆積層無明顯的層裡構造,淘選度不佳,主要由大小不均的砂岩夾雜細砂所組成。邊坡上出露的石塊則會因重力作用或降雨的沖刷而掉落,也因此造成邊坡不斷的後退與河道寬度的增加。
雖然礫石為構成火炎山地層主要的物質,但大顆石塊間依然夾有大量細粒質的細沙,這些細顆粒物質充填於大石塊之間的縫隙,扮演膠結作用的角色。若缺少這些細沙,礫石層將變為更不穩定而容易崩壞滾動。
三義地區附近的年降雨量雖可達1600公釐左右,但雨季主要集中於5-8月,其它時期則少有降雨。當少雨季節時,地表砂土因水分不足過於乾燥而龜裂,產生如同乾旱之後的景象。
由於地層特性及雨水的沖刷作用,使火炎山常出現如照片中的尖錐形山頭,與稜角狀的山脊。此地貌也是火炎山地區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之一。
由大安溪南岸側視火炎山,中間高於兩側的山形清楚明顯、一覽無遺。除主要沖蝕溝範圍內有大面積的裸露地外,其餘部分皆有茂密的植被覆蓋。
大小礫石遍布於河道及沖積扇上,為火炎山內隨處可見的景觀。這些礫石多成橢圓至圓形,主要成分為石英含量高且經輕度變質的石英砂岩,堅硬度極高,為品質良好的砂石骨材。
大安溪南岸的河階群。現今河階面為過去古河道的所在位置,後因外在環境改變如地殼抬升或氣候變遷,使河流下切作用增強產生新河道,而有河階的產生。河階為過去河流發育的見證,由數量與階地間的高差,配合定年資料的分析,可得知河川在大時空尺度下的變動情形。
河道上游邊坡上的礫石崩落後,經由地表流水的搬運一路向下游移動,若流水的搬運力不足礫石則會暫時性的堆置於河道上,等待下次流水的搬運。這些礫石往往要經過多次的搬運作用,才會移動至較下游處堆積。
由於河道兩旁的礫石不斷崩落,而使得河谷寬度持續增加,每次大雨事件後對河谷寬度加以量測,瞭解其變化量再配合降雨量多寡作分析,便能提高對於地形變遷模式的掌握性。
當地表逕流流量達一定程度時,流水的侵蝕與搬運力也同時提升,而在河道上產生下切作用,形成新的逕流流路。照片中凹陷之處便為新生成的河道。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