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諸羅樹蛙。(記者楊媛婷攝)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繼石虎、草鴞、水獺、水雉、台灣黑熊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14日)宣布,10月起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柴棺龜等5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納生態服務給付,配合友善農地規範的農友每年每公頃最高可領3萬元獎勵金,若進一步為物種營造棲地環境,每人每年最高再加發3萬元獎金。

    農業部自2021年啟動生態服務給付方案,由農業部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所在棲地的農民與居民,林華慶表示,農田生態保育的關鍵是在地認同,因此不只需要考量野生動物的存續,也要考量和野生動物一起生活的居民,而相關保育成本不該只讓農民承擔,透過生態服務給付兼顧生態與生產。

    林華慶表示,實施生態服務給付後,成效良好,包含台灣黑熊等族群都呈現增加趨勢,而經評估後,決定新增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柴棺龜、食蛇龜等為淺山農田生態指標的物種,林華慶表示,這次和之前不同的地方在於這些物種都不再是過往的明星物種,但同樣面臨嚴重生存威脅、較少被關注的兩棲類等物種。

    林業署說明,本次新增的5個物種,只要於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要逾0.1公頃(赤腹游蛇的農地面積須至少100平方米),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等,並符合安全農業用藥規費者,每年每公頃最高可核發3萬元獎勵金,若營造適合這些物種生存的棲地,每人每年最高可再加發3萬元獎金;若社區組織自主巡護,最高每年可領6萬元獎勵。

    協助推廣諸羅樹蛙友善棲地的蛙趣自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執行長莊孟憲表示,諸羅樹蛙的主要棲地在雲林、嘉義、台南等一帶,主要生活在水源地、竹林、農耕地附近,目前加入諸羅樹蛙生態給付的面積已逾7公頃,共19名農友,嘉義友善諸羅樹蛙蔬果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林勝瑋表示,生產的農產品會有友善樹蛙標章,將爭取打入量販通路。

    林華慶表示,生態服務給付的項目都會滾動檢討,會新增物種外,若物種已經成長並復育到一定程度,也會退場,評估新增5項物種後,預估增加的經費約千萬元,目前每年生態服務給付的經費都游農村再生基金撥付,預算約1億元,目前每年約執行5千多萬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