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嶼是北方三個火山島當中面積最大的,位於基隆港東側約56公里,約1.1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8公尺。
全島地形平緩,露出海面的島嶼本體可能是火山口,但由於海浪沖蝕,無法完整呈現火山口的地形。沿岸受到海浪沖蝕,主要出現七個海蝕洞與海蝕凹壁。
島上出露的火山岩分為三層,下層與上層是火山灰層(火山渣與火山灰),是火山猛烈爆發的產物,是大屯火山群中少見的現象。中層是熔岩流,岩性屬於安山岩或被認為玄武岩,年代約為100萬年,與大屯火山群火山隸屬同一時期的岩漿活動。
▲彭佳嶼
▲海蝕洞
▲照片下部、層狀的地層堆疊的是火山渣與火山灰層,上部灰黑色岩層則是安山岩熔岩流。
▲右下方、層狀的黃褐色地層屬於下層的火山渣與火山灰層,中間的灰黑色岩層是安山岩熔岩流,上面又蓋了火紅色的、上層的火山渣層。
何恭算、王士偉、戴昌鳳(2009)彭佳嶼、棉花嶼、花瓶嶼及基隆嶼之地質與地形資源。國家公園學報,第十九卷,第四期,46-64。 莊文星(1992)臺灣之火山活動嶼火成岩。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陳正宏(1990)臺灣之火成岩。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楊燦堯、王文祥、陳中華、藍晶瑩、沈君山、游鎮烽、謝越寧、李太楓、陳正宏(1990)彭佳嶼之火山噴發層序。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4。 張郇生(2004)彭佳嶼東北方懸崖之地質景觀。地質,23,2,44。 Chen, J.C. and Lin, P.N. (1979) Geochemistry of andesites from Pengchia Hsu. Acta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 10, 128-140. Yen, T.P. (1949) A note on the geology of the islets off Chilung. The Formosan Science, 3(1),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