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河階是台東縱谷內最大的河階,位在卑南溪與鹿野溪匯流處,河道異常寬廣,兩溪流所搬運下來的泥沙、礫石成為鹿野河階的重要來源,主要由階地堆積而成,高台上則分布卑南山礫岩。 兩溪流所搬運下來的泥沙、礫石成為鹿野河階的重要來源,氾濫平原區堆積了大量的沈積物受到抬升後形成階地,新的氾濫平原再度生成;鹿野河階從龍田村西邊紫熹山莊開始,沿台九線公路可看見5層階地,至西側延平鄉桃源村上方還可看到2階更老的階地,原為主、支流會合之沖積扇抬升後所形成的三角形河階,與鹿野河階連成一片,可知本區域至少經過7次間歇性的快速抬升。
本區域位在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的縫合線上,西側以一向東傾之高角度逆衝斷層與中央山脈接觸,該斷層南段稱為鹿野斷層;斷層南段切過鹿野鄉河階的兩段低位階地,形成與河階面傾斜方向相反的反斜斷層崖,其中位於龍田聚落西側的反斜崖高10公尺,而下位階面的反斜崖高5公尺,因此可推知本斷崖的活動具累積性,且為全新世時期仍然活動的斷層。斷層已被侵蝕為侵蝕性斷層線谷,但隆升側的全新世黏土層仍出現拉曳構造(drag structure)
▲龍田村可看見5層階地,為地殼間歇性快速抬升的證據;鹿野斷層跡線東側的同一階地,下游階面較上游高,為斷層活動的證據。
▲鹿野河階是縱谷內最大的河階,由卑南與鹿野兩溪搬運來的大量泥沙、礫石等沈積物堆積而成,平坦的階面也成為人口、農業聚集之處。
李思根、鄧國雄(1996),台灣東部地區特殊地景調查登錄及教育宣導計畫(二)台東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張中白等(2003),大地變動的稀世珍寶-台東縣的地質景觀,台東縣政府。 林啟文、林偉雄(2005),台灣東部鹿野地區地質構造研究,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第十八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29-52頁。
▲鹿野河階分布圖(修改自楊貴三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