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橋位處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東河新、舊兩條橋樑橫跨其上,造型各具特色;建造於1930年的舊東河橋,本名「吉困橋」,它原本是由日本工程師所設計的一座吊橋,當時是連結東河部落和泰源盆地,以及通往新港的唯一道路,後因颱風損毀,而於1953年重建。
由於橋的兩岸岩性不同,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構成,南岸則是鬆軟的堆積層,河道中有巨大的石灰岩體。因此橋的北半段可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僅能設計成水架型。
▲為配合東河橋兩岸的岩性差異,東河橋拿北兩岸設計有所差異;北段(右)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左)則成水架型。
▲馬武窟溪至出海口,因石灰岩及火山角礫岩等較堅硬地層的出露,形成峽谷景觀。
羅煥記、陳文山、宋聖榮(1992)台灣地質圖說明書-成功、東河。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東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www.eastcoast-nsa.gov.tw/Portal/Content.aspx?lang=0&p=003030001&area=2&sid=36 (100.11.18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