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景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與豐濱鄉交界處,11號省道28 K處18號橋旁。蕃薯寮為一形成於蕃薯寮溪下游的盆地地形,盆地周緣為抗蝕力較弱的蕃薯寮層,而溪流東側出海口卻為較硬的都巒山層,故盆地出口容易維持臨時侵蝕基準面,使河川側蝕加強,故盆地內曲流發達,侵蝕性盆地因而形成。
蕃薯寮層由砂、頁岩互層所組成,並受到板塊擠壓而傾動。主要由石英粒與板岩、砂岩、頁岩岩屑等所組成。河口段的蕃薯寮溪谷為先行谷,河流下切速率大於地盤隆升速率,乃能維持原流路,終於形成深邃的峽谷景觀。
在此可以觀賞到兩種不同的地質,受蕃薯寮溪溪流的堆積與切割作用,形成溪谷盆地與陡峭峽谷兩種對比的地形景觀,這段陡峭的峽谷,巧奪天工,形勢猶如太魯閣的峽谷,是東海岸地區極為獨特的峽谷景觀區。
▲蕃薯寮盆地東側為都巒山火山角礫岩,而溪水下切速度大於地盤上升,形成深邃的峽谷地形。
▲堅硬的都巒山火山角礫岩,下切不易,盆地河流轉以側侵為主,故曲流發達。
▲峽谷西側盆地出露鬆軟的八里灣層,河流以側侵為主,故曲流發達。
宋聖榮、羅煥記(1990):台灣東部火山岩及相關岩石之層序,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彙刊,4號。 陳文山(1988):海岸山脈沉積盆地之演化及其在地體構造上之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研究所博士論文,第279頁。 王鑫(1990)花東海岸山脈地景調查(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合作計畫,第15-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