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位置資料
主題類別
河流,湖泊和河口三角洲地景
編號
E44
名稱
舞鶴台地
調查日期
2012/01/01
地理區
東區
記錄者
劉瑩三、郁靜慧
行政區
花蓮縣瑞穗鄉
經緯座標
23.4650,121.3581
TWD97座標
286585.39,2595822.47
地質地形概況
地質區
脊樑山脈
地形區
台地
地層
舞鶴礫岩
岩性(岩石)
礦物
化石
特殊地質構造
斷層
地景描述

舞鶴台地位於紅葉溪與秀姑巒溪交會點西南方,舊名掃叭台地,為紅葉溪沖積扇抬升而成的礫石階地,有舞鶴礫岩出露,西南端則有瑞穗斷層通過。

舞鶴礫岩是由板岩、大理岩與綠色片岩所組成,岩相上由西向東為大礫-小礫-黏土,厚度至少400公尺;黏土中之漂流木定年結果超過5萬年,因出露時間較長,是東部地區少數紅土化的河階。台地西側與中央山脈玉里層不整合接觸。

瑞穗斷層位於台地西南端,長僅1.2公里,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左移性逆移斷層,使西邊的玉里層及板岩向東以低角度逆衝至更新世的舞鶴礫岩之上,斷層露頭已不存在;今日可在台地北側,秀山大橋南岸有礫石層露頭,並觀察到不連續的地層以及走向N35°E、西傾63°的高角度礫石層,為地層活動的證據。

台地上有著名的掃叭遺址,現在地表上矗立著兩根板岩大石柱,高皆在5公尺以上,為史前時代的建築遺跡,石柱周遭茶園發現有打製斧鋤形器、穿孔石器、陶把等遺物,推測屬新石器時代。目前本區配合觀光茶園的發展,搭配掃叭遺址以及北回歸線地標,成為縱谷區觀光的重要景點之一。

現場照片

舞鶴台地

▲舞鶴台地舊名掃叭台地,位於秀姑巒溪以及紅葉溪交會,是東部地區少數幾處具有紅土化的台地,由紅葉溪形成的沖積扇堆積而成。 

舞鶴台地

▲秀山大橋南岸所出露的礫石層中,礫石的長軸以高角度排列,加上不連續的地層,可證明此處地層曾受到構造擾動的影響。

經營管理資料
景點方圓大小
長:310m
寬:100m
面積:31,000㎡
高:
深:
管理單位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保育狀況
威脅地景之行為類型
開發建設, 環境承載
非地質方面的重要內容
重要文化資產 : 掃叭遺址
到達路線
自用車
土地所有權
公有
土地所有權姓名,地址
花蓮縣瑞穗鄉公所
價值認定
地質多樣性(科學)
文獻資料

李思根、鄧國雄(1995),花蓮縣特殊自然景觀及地質/地形現象登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楊貴三(1986),台灣活斷層的地形學研究,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源、楊昭男、陳文山(1992),台灣地質圖說明書(圖幅第48號)玉里。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李思根、鄧國雄(1995),花蓮縣特殊自然景觀及地質/地形現象登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範圍區

舞鶴台地

地質圖

舞鶴台地

衛星地圖

舞鶴台地

航照圖

舞鶴台地

相關圖,表,剖面或素描資料

舞鶴台地

(王源等,1992)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