礁溪溫泉位於宜蘭平原之北側山邊,雪山山脈東北端,出露岩層以四稜砂岩與年輕的乾溝層為主;大約在三萬年前因沖繩海槽擴張,引發火山噴發而流出高熱岩漿,在火山活動停止後仍殘留在地底,使附近地層溫度提升,將地下水層加熱後在湯圍溪沖積扇與得子口溪沖積扇之交界湧出,並沿著被沖積扇埋沒的舊河道呈面狀分布;源頭區的泉溫最高可達65℃、往下游降至60-55℃,外圍一公里後降至50℃以下,泉水屬碳酸鹽泉,透明無臭,因含氯化鉀、硫酸鈉、重碳酸鉀、重碳酸鈉、硼酸等礦物質,故微帶鹼味。
溫泉露頭鄰近有兩條較大的斷層:一為位在礁溪溫泉的東北側的磨碧潭山斷層,為西北-東南走向;另一為位於礁溪溫泉西側的大礁溪斷層,走向東北-西南,此兩斷層間的四稜砂岩,可觀察到許多的小斷層及破裂帶,其中五條為西北-東南走向的正斷層,形成一構造窗成為礁溪溫泉的水流通道,泉水由此破裂帶湧出並進入上覆的沖積層中。
宜蘭縣政府在礁溪溫泉分布的中心設立了親水性的湯圍溝公園,成為當地人及外來遊客往來駐足之地,重塑湯圍溝歷史空間新風貌。
▲湯圍溫泉溝,是礁溪溫泉分布的中心,溫泉自然湧出匯聚成流,縣政府將此區設置為親水設施,讓經過此處的人們都可享受溫泉。
▲礁溪溫泉位於宜蘭平原北側的山邊,因火山停止活動後殘餘地熱使面狀分布的地下水溫度升高,在湯圍溪沖積扇與得子口溪沖積扇之交界湧出。
王鑫(1990),宜蘭縣的地質與地形,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頁95。 鄧天德(1991),宜蘭縣環境教育資源調查與研究,市立師院,頁185。 張寶堂(2004),礁溪溫泉資源調查與開發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材料資源工程系碩士論文。 陳文夫(2009),礁溪溫泉之生成模式與觀測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礁溪鄉公所,http://jiaosi.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55&pageID=5149,10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