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位置資料
主題類別
珊瑚礁,環礁和海洋島嶼
編號
S32
名稱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調查日期
2010/06/01
地理區
南區
記錄者
齊士崢、林建偉
行政區
屏東縣琉球鄉
經緯座標
22.35550787,120.3750992
TWD97座標
185639,2473053.00
地質地形概況
地質區
海岸平原區
地形區
離島
地層
珊瑚礁石灰岩、泥岩
岩性(岩石)
礦物
化石
特殊地質構造
地景描述

琉球嶼俗稱小琉球,位於屏東東港西南方約14公里的海面上,全島面積約7平方公里,外型北寬南窄呈東北-西南向延展,最長約4公里,最寬約2公里。

琉球嶼是台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也因此島嶼四周為珊瑚礁所包圍是典型的裾礁海岸,裾礁或稱緣礁是沿著島嶼邊緣的海面開始發育珊瑚礁,呈帶狀圍繞在陸地的周圍,是珊瑚礁三大類型之一;另有分布在島嶼基質外緣,與陸地之間有狹長的水域相隔的堡礁;以及珊瑚成環狀且有封閉水域的環礁。

花瓶岩在琉球嶼的西北端,是全島最著名的地標之一;花瓶岩下部接近海面受波浪長期拍打,受侵蝕的程度比上部強烈,因此造成珊瑚礁體外形呈下部細上部寬大的樣貌,花瓶岩也因此而得名。

現場照片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花瓶岩的外形成因在地形學中解釋差異侵蝕概念的良好實例,由於上部和下方岩體受到波浪作用不同頻率與強度的侵蝕,靠近海面受侵蝕程度高使岩體不易保存,也因此消散最快,而上部的岩體相較之下受侵蝕程度低,如此於作用程度上的差異則使得同一塊岩體產生形貌上的變化。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裾礁礁體由陸地向海洋分別為礁平台、礁頂和前礁,礁平台由珊瑚礁岩組成,其表面起伏小狀似平台是礁體縱剖面上最寬大的區域;礁頂是珊瑚礁的最高點,常由珊瑚藻組成呈突起狀的平坦脊;前礁是礁平台外緣緩陡的斜坡,水深約在30-40公尺之間。照片為琉球嶼的裙礁海岸景觀。

 

經營管理資料
景點方圓大小
長:
寬:
面積:
高:
深:
管理單位
保育狀況
普通
威脅地景之行為類型
遊憩衝擊
非地質方面的重要內容
到達路線
土地所有權
公有
土地所有權姓名,地址
價值認定
景觀美質(遊憩)
文獻資料

楊孝華(2002)琉球嶼地景的分類、分區與評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126-129頁。
吳函靜(2008)琉球嶼礁地形分類、分區與製圖,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 士論文,15-19頁。

範圍區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地質圖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衛星地圖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航照圖

琉球嶼裾礁海岸與花瓶岩

相關圖,表,剖面或素描資料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