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濁水潭噴泥池位於嘉義縣中埔鄉前中崙國小東側約100公尺的邊坡上,大、小濁水潭直徑分別約為25與10公尺左右,均持續有泥火山的噴發行為。
此噴泥池的形成,主要與本區的地層和構造活動有關,因本區地層屬於中崙層,為一上新世形成的地層,年代上和錦水頁岩和北寮頁岩相當,岩性上以泥岩與砂頁岩互層為主。再加上中崙地區位於台灣南部重要的一條逆衝斷層-觸口斷層上,造成寬廣的破碎帶,成東北-西南走向,使地表下的天然氣或其他高壓氣體沿著地層裂縫上湧,沿途混合中崙層的泥岩層與砂頁岩層,以及地下水,形成泥漿噴發而堆積於地表。
如此的區域地質特性,亦造就本區附近的中崙溫泉與關子嶺溫泉,均同屬泥岩質的泥漿湧泉,與溫泉的差異是大小濁水潭的水溫僅18-20度。
由於經中油曾在本區探勘發現天然氣,故在大濁水潭設有一氣體的監測系統,定期記錄其噴發狀態,作為油氣探勘與構造活動的監測依據。
▲中崙大濁水潭形狀成半月形,長軸約達20公尺,噴泥池中的冒泡與噴泥活動顯著,且有一監測系統定期紀錄噴泥行為。
▲小濁水潭噴泥活動較無大濁水潭顯著。
齊士崢、任家弘、何立德、林建偉、呂政豪(2012) 高雄市的泥火山地形景觀與變 遷,臺灣林業,第38卷,第1期,第39-43頁。 吳唐竹(2004) 烏山頂泥火山噴發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楊燦堯(2002) 台灣地區弧陸碰撞前緣泥火噴氣成份與成因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