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東部正好位於菲律賓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碰撞帶。因此東部地震的頻率與規模,都相對得高。
    2024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左右臺灣發生芮氏規模7.2有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25.0公里,位置:北緯23.77度,東經121.67度。屬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5.5公里,其中花蓮最為嚴重。餘震引致之最大震度為5 強。
    地震規模與震源的深度常會影響地表的災害強度。淺層地震如同此次的花蓮0403的地震,深度15.5公里,延時約60秒。造成地表搖晃與震動規模較大。全台明顯搖晃,是921集集地震以來最大強震。921大地震芮氏規模為7.3,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地震深度為8公里。
    此次地震災害現象主要分布於都市的建築與道路橋樑。包括花蓮市國福大橋東端橋頭傳出受損,原住民風的裝置藝術歪斜、基座與橋面脫離,圍欄及伸縮縫也受損。花蓮縣銅門鄉的秀林大橋,是前往慕谷慕魚風景區的要道,大橋橋面有位移狀況。
    在山區則有更明顯的災情。風化加上搖晃,造成岩屑滑落,尤其以在稜線兩旁或坡形變化的地方,較明顯。由於稜線頂部搖晃程度相對較大,靠近稜線的位置,有較多的崩塌。也將下邊坡的土沙一併沖刷。從空中看去,有明顯的垂直帶狀落石堆積。這些落石有直徑超過1公尺的大小。在蘇花公路沿線,有許多大理岩跟片岩的碎屑堆積。明顯的崩塌於崇德隧道、匯德隧道口,也造成公路中斷許久。八個月後,仍只能搶救通車,工程仍未完工。

    本期地景保育照片專輯,主要是報導2025年4月3日的花蓮地震。


    2096. 蘇花公路崇德隧道南口一帶的崩塌,原本的山壁崩落後露出厚層崩積層的樣貌,土色的外觀與白色、灰色的大理岩母岩完全不同,代表這裡是一處老崩塌地。隧道口上方也有土石堆積,工程單位努力的往旁邊清除,不要掩埋隧道阻礙交通。
    2096. 蘇花公路崇德隧道南口一帶的崩塌,原本的山壁崩落後露出厚層崩積層的樣貌,土色的外觀與白色、灰色的大理岩母岩完全不同,代表這裡是一處老崩塌地。隧道口上方也有土石堆積,工程單位努力的往旁邊清除,不要掩埋隧道阻礙交通。
    2095. 來自山壁的土石流,淤滿了圖中央左下方原本的河道,並往兩側溢流,展現出原始沖積扇的寬度。相對為了保護鐵路而束縮河道的水泥渠到與排沙涵洞,人工構造物十分渺小,再次說明了要用構造物去限制大自然是非常困難的。
    2095. 來自山壁的土石流,淤滿了圖中央左下方原本的河道,並往兩側溢流,展現出原始沖積扇的寬度。相對為了保護鐵路而束縮河道的水泥渠到與排沙涵洞,人工構造物十分渺小,再次說明了要用構造物去限制大自然是非常困難的。
    2094. 岩屑滑崩刮除了山壁上的植被,也帶表層的風化物,露出原本母岩的樣貌,圖中可到崇德路段的蘇花公路,山壁上灰色與白色的大理岩母岩剖面與其紋理。
    2094. 岩屑滑崩刮除了山壁上的植被,也帶表層的風化物,露出原本母岩的樣貌,圖中可到崇德路段的蘇花公路,山壁上灰色與白色的大理岩母岩剖面與其紋理。
    2093. 更近的距離觀察這些崩塌地,除了已經堆積成崖錐而穩定之外,經過四次颱風豪雨沖刷,崖錐上已經產生了水流渠道,使細顆粒被帶走,留下無法搬運的巨石,也讓被崖錐埋住的原始母岩有部分露出。
    2093. 更近的距離觀察這些崩塌地,除了已經堆積成崖錐而穩定之外,經過四次颱風豪雨沖刷,崖錐上已經產生了水流渠道,使細顆粒被帶走,留下無法搬運的巨石,也讓被崖錐埋住的原始母岩有部分露出。
    2092. 從空中觀察蘇花公路崇德路段的大規模岩屑滑落,從公路上無法觀察到崩塌的規模如此巨大,岩屑從數百公尺高的邊坡滑落,在下方堆積出巨大的崖錐。工程單位使用機具試圖清理出渠道,使水流可以通過原本的涵洞而不是漫流的路面。
    2092. 從空中觀察蘇花公路崇德路段的大規模岩屑滑落,從公路上無法觀察到崩塌的規模如此巨大,岩屑從數百公尺高的邊坡滑落,在下方堆積出巨大的崖錐。工程單位使用機具試圖清理出渠道,使水流可以通過原本的涵洞而不是漫流的路面。
    2091. 和仁卡那剛溪的山壁,發生小規模的落石,下方的維修道路有著土石掩埋的痕跡。但水泥原料管線因為高架避開了災害衝擊區,影響不大。
    2091. 和仁卡那剛溪的山壁,發生小規模的落石,下方的維修道路有著土石掩埋的痕跡。但水泥原料管線因為高架避開了災害衝擊區,影響不大。
    2090. 蘇花公路和平路段旁的山壁,因地震產生出大量的岩屑往下邊坡滑崩,幸運地被下方的樹木與防護網攔截,沒有對公路產生影響。工程單位評估土石量太大不易清運,準備縮減道路面積,預留空間設立新的防護網保護區。
    2090. 蘇花公路和平路段旁的山壁,因地震產生出大量的岩屑往下邊坡滑崩,幸運地被下方的樹木與防護網攔截,沒有對公路產生影響。工程單位評估土石量太大不易清運,準備縮減道路面積,預留空間設立新的防護網保護區。
    2089. 蘇花公路邊坡上被地震震落的岩屑,暫時停在山溝內,工程單位在下方安裝落石防護網做暫時攔截。但相比尚未落下的岩屑體積,這些防護設施只是杯水車薪,不能期待完全的攔住落石。
    2089. 蘇花公路邊坡上被地震震落的岩屑,暫時停在山溝內,工程單位在下方安裝落石防護網做暫時攔截。但相比尚未落下的岩屑體積,這些防護設施只是杯水車薪,不能期待完全的攔住落石。
    2088. 匯德隧道口的小清水溪橋,從側面看可知旁邊還有4層樓高度的土石堆積,短時間無法清理乾淨,工程單位努力清開淤積的排沙通道,預期讓岩屑隨水流從下方通過進入大海,不要掩埋橋面造成交通中斷。
    2088. 匯德隧道口的小清水溪橋,從側面看可知旁邊還有4層樓高度的土石堆積,短時間無法清理乾淨,工程單位努力清開淤積的排沙通道,預期讓岩屑隨水流從下方通過進入大海,不要掩埋橋面造成交通中斷。
    2087. 這次地震中也有受損較小的路段,途中的山壁雖然光禿,依據判斷只掉落了少數的岩屑,工程單位先噴漿處理後,釘上防護網以避免碎石掉落造成通過車輛的危險。
    2087. 這次地震中也有受損較小的路段,途中的山壁雖然光禿,依據判斷只掉落了少數的岩屑,工程單位先噴漿處理後,釘上防護網以避免碎石掉落造成通過車輛的危險。
    2086. 蘇花公路崇德隧道北口路旁的觀景台,在這次地震中被岩屑與落石掩蓋受損,工程單位重新製作護欄與觀景區。隧道山壁旁可清楚的見到新鮮的大理岩剖面(白色),以及厚度非常大的岩屑崩積層(灰黑色)。
    2086. 蘇花公路崇德隧道北口路旁的觀景台,在這次地震中被岩屑與落石掩蓋受損,工程單位重新製作護欄與觀景區。隧道山壁旁可清楚的見到新鮮的大理岩剖面(白色),以及厚度非常大的岩屑崩積層(灰黑色)。
    2085. 工程單位為了對應邊坡與山溝中大量的岩屑堆積,在重要橋樑旁興建了巨大的陷阱,預期先行攔截一部分的土石流,避免蘇花公路遇大雨再度被土石流沖斷的窘境。
    2085. 工程單位為了對應邊坡與山溝中大量的岩屑堆積,在重要橋樑旁興建了巨大的陷阱,預期先行攔截一部分的土石流,避免蘇花公路遇大雨再度被土石流沖斷的窘境。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