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本期照片與說明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為主軸,聚焦於其多樣的海岸地形與豐富的地景特色。該區域擁有獨特的地形樣貌,如沙洲、潟湖、濕地、河口三角洲等,並孕育出多樣的自然生態系,包括紅樹林、候鳥棲地及潮間帶生物。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有其特殊的地形、自然生態、人文生態、魚塭、鹽田等產業,都是風景區的亮點,也是吸引遊客來此到訪的重點。沙丘、濕地、鹽田成了最重要的地標。分述如下:
    一、沙丘
    海岸地形主要以沙岸為主。沙灘、沙丘、沙洲都是海流與沿岸流影響而成。主要有鯤鯓、頂頭額、濱外沙洲-外傘頂洲、頂頭額、青鯤鯓等亮點。
    好美寮沙丘與沙丘復育工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海岸後退,更危及好美寮的安全。地方社區發起養灘、植樹造林,慢慢將沙丘的沙固定,並加以造林,讓海岸穩定,並能做為環境教育場所。這裡成為許多遊客、學童來此瞭解沙丘復育的目的、方法與成果。同時也可以來此挖文蛤,充滿與大自然、海岸互動的樂趣與學習機會。
    沙丘的沙的來源主要是海流順著東北季風,形成沿岸流堆積形成沙灘。退潮時,海水面露出寬廣的潮間帶,又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沙粒堆積形成沙丘。為了防止沙丘的沙移動,每到秋末,常常需要在沙丘上面對東北季風的方向,設置防沙籬,減少風速與沙粒的移動。防風籬成為這裡的典型秋冬季景觀。

    二、濕地
    濕地是雲嘉南海岸另外一個特色。溼地是指永久性或季節性被低於六公尺深淺水掩蓋的獨特自然環境區域,是一種介於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地區。溼地具有許多生態系功能,能提供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改善水質,因而有地球之腎的美名。七股濕地便是一個典型的水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濕地,過去是一片農田,由於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這片地區經歷了多次颱風與大潮引發的海水倒灌,村內農田被淹沒並荒廢。受到長期積水,從農田轉變成濕地生態,已不適合種植作物。
    居民為求生計開挖為魚塭,用於水產養殖。這些魚塭提供半鹹水環境,鹽度條件非常適合養殖文蛤,並混養白蝦與虱目魚。
    論及濕地,鰲鼓濕地更是雲嘉南的亮點。過去這裡是臺灣糖業公司填海造陸的人工海埔地。曾經透過發展農業、漁業和牧業的綜合經營,並以種植甘蔗為主要業務。後來因為地層下陷和海水滲入地下水層而鹹化,形成窪地,導致農場逐漸荒廢。這片低窪地區在周圍海堤的保護下,雖然海埔地的海拔高度比海水面低,仍尚未被海水淹沒。廢棄的魚塭與農地逐漸演變為天然蓄水池,更因為地層下陷,逐步濕地化成為鳥類棲地,吸引大量候鳥與留鳥在此覓食繁殖。冬季時更是吸引大批冬候鳥,種類繁多,景象壯觀。成為一個生態多樣性豐富的賞鳥勝地,同時也是推廣環境教育的重要場域。
    七股潟湖為全臺灣最大的海岸潟湖,位於臺南市西南側沿海,北起將軍漁港南側堤防,南至七股潟湖北堤堤防,西側海域至等深線6公尺處,包含青山港沙洲、網仔寮沙洲及頂頭額沙洲等。由於面積廣大、生態資源豐富,為眾多候鳥的過境棲地,已被內政部公告為「國家級濕地」。這裡的地景有產業的鹽田、魚塭、蚵棚,自然的淺灘、沙洲、潟湖等元素組成。區內的沙洲、潟湖、魚塭及廢棄鹽灘的濕地環境,造就多種生態棲地。

    三、鹽田
    鹽田是雲嘉南國家風景區重要的特色。其中七股鹽田是國家級的重要濕地。
    七股鹽田濕地目前的地景大多為廢曬的舊鹽田及蚵棚,以七股潟湖、七股溪、大潮溝及各區域排水等構成水文系統。其中的七股潟湖則為全臺灣最大的海岸潟湖。自七股鹽場於2002年5月停止曬鹽,所有廢棄鹽田及相關水路,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下,已有紅樹林生長,而頂山及篤加亦成為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   
    雲嘉南最負盛名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又被稱為「北門鹽田」,是北門地區最早設立的鹽田,同時也是現存歷史最久的瓦盤鹽田遺址。這片鹽田始於清領時期,當時被稱為瀨東鹽場,並於1818年遷至現址後一直沿用至今,其鹽田底部獨特的瓦盤形式,宛如馬賽克拼貼般呈現出美麗的視覺效果。根據史料記載,鄭氏時期的諮議參軍陳永華發現當地平埔族的製鹽技術有限,製成的鹽口感不佳。於是改革製鹽方式,在海岸建築鹽埕,鋪上碎瓦片,然後引海水至鹽池,藉由日曬使瓦片上結晶出高品質的鹽。然而,由於生產成本的提升,鹽田曬鹽於2002年全面停止,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歷史。後來,為了保存和延續鹽業文化,鹽田被進行復育,並找回老鹽工做文化傳承,現已成為臺南濱海地區一個極具特色且充滿歷史韻味的旅遊景點。
    扇形鹽田是另外一個亮點。位於將軍鯤鯓里,將軍漁港的南側與青鯤鯓的北側。該鹽田於1975年由台鹽公司設立,1977年正式投入曬鹽作業,是臺灣最年輕且獨具特色的鹽田之一。扇形鹽田以員工宿舍為中心,向外輻射呈現出扇形結構。在最接近宿舍的地方設置結晶池,以方便鹽工進行採鹽工作。從開闢至曬鹽機械化的過程。因台灣曬鹽成本高漲,失去競爭力,扇形鹽田於2002年停止曬鹽作業。從空中俯瞰可見扇形鹽田的獨特紋理之美,是極具吸引力的景觀之一。
    整體而言,沙岸、沙洲、沙丘、濕地、鹽田的變遷,構成了雲嘉南國家風景區的主要地景。這些地景經過三四百年人們的各種利用,對地景變遷的認識,也是我們造訪雲嘉南時,可以豐富自己對鹽分地帶的認識的機會。

     


    2148. 濱刺麥是多年生海濱草本植物,他的鬚根長而堅韌;稈粗壯、堅實,表面被白蠟質,平臥地面部分長達數公尺,向上直立部分高 30~100 公分,徑粗 3~5 公分。它的果實會隨風在沙灘上跳躍滾動,就像一顆保齡球滾啊滾的,如同龍貓卡通裡的小黑煤球,在沙丘上翻滾玩耍。
    2148. 濱刺麥是多年生海濱草本植物,他的鬚根長而堅韌;稈粗壯、堅實,表面被白蠟質,平臥地面部分長達數公尺,向上直立部分高 30~100 公分,徑粗 3~5 公分。它的果實會隨風在沙灘上跳躍滾動,就像一顆保齡球滾啊滾的,如同龍貓卡通裡的小黑煤球,在沙丘上翻滾玩耍。
    2147. 沙灘上固沙籬有效的讓沙子留在沙灘之上,隨後,先驅植物馬鞍藤就這樣落地生根,在海天一色的西南沿海沙洲地上,成為一幅青、藍、褐、綠的地景。
    2147. 沙灘上固沙籬有效的讓沙子留在沙灘之上,隨後,先驅植物馬鞍藤就這樣落地生根,在海天一色的西南沿海沙洲地上,成為一幅青、藍、褐、綠的地景。
    2146. 環境教育就是從體驗、玩耍當中增進對於環境的認識,當我們的孩子知道過去的人如何在烈日之下引水、整地、耙鹽與挑鹽,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當中一切的便利,也能陶冶孩子向環境尊重與虛心求教的情意。
    2146. 環境教育就是從體驗、玩耍當中增進對於環境的認識,當我們的孩子知道過去的人如何在烈日之下引水、整地、耙鹽與挑鹽,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當中一切的便利,也能陶冶孩子向環境尊重與虛心求教的情意。
    2145. 在「磚瓦埕」當中收成的鹽堆。因瓦片吸熱輻射熱比傳統土盤鹽田強,鹵水吸收熱量多且快,並且因未直接接觸土壤,因此能夠生產出相對乾淨、潔白的日曬海鹽。
    2145. 在「磚瓦埕」當中收成的鹽堆。因瓦片吸熱輻射熱比傳統土盤鹽田強,鹵水吸收熱量多且快,並且因未直接接觸土壤,因此能夠生產出相對乾淨、潔白的日曬海鹽。
    2144. 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破碎的陶片,這些陶片是打造「磚瓦埕」重要的材料。在過去,鹽工會將破損的甕瓦敲破成不規則碎片,再平鋪於結晶池的土層上,方便分離鹽和泥土,造就新式的鹽田。這種新式鹽田可減少台灣間歇性降雨帶來的風險,讓鹽產大增,這也是現今「瓦盤鹽田」的由來。
    2144. 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破碎的陶片,這些陶片是打造「磚瓦埕」重要的材料。在過去,鹽工會將破損的甕瓦敲破成不規則碎片,再平鋪於結晶池的土層上,方便分離鹽和泥土,造就新式的鹽田。這種新式鹽田可減少台灣間歇性降雨帶來的風險,讓鹽產大增,這也是現今「瓦盤鹽田」的由來。
     2143. 因著春夏高溫降雨交替自然生成的藻類,使得鹽田內的鹵水成為粉橘色的夢幻景致。這些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的鹵水,將會在結晶後保留在在鹽巴當中,帶出豐富胺基酸的香氣,有著藻類的鮮味與甘美。
    2143. 因著春夏高溫降雨交替自然生成的藻類,使得鹽田內的鹵水成為粉橘色的夢幻景致。這些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及葉黃素的鹵水,將會在結晶後保留在在鹽巴當中,帶出豐富胺基酸的香氣,有著藻類的鮮味與甘美。
     2142. 在解說員的帶領之下,可以讓遊客更深刻的理解曬鹽的方法,這是一種老祖宗的智慧,過去透過經驗判斷,而讓不同鹽度的鹵水,依序流到不同的蒸發池中,並有效的進行曬鹽的工作。
    2142. 在解說員的帶領之下,可以讓遊客更深刻的理解曬鹽的方法,這是一種老祖宗的智慧,過去透過經驗判斷,而讓不同鹽度的鹵水,依序流到不同的蒸發池中,並有效的進行曬鹽的工作。
    2141. 洲南鹽場的洗手間以架高的方式進行設計,目的是為了防止海水受到颱風、大潮或其他因素上漲影響而淹沒。讓洗手間淹沒,並造成污染物外洩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也是我們當代尊重環境、愛護自然的方式。
    2141. 洲南鹽場的洗手間以架高的方式進行設計,目的是為了防止海水受到颱風、大潮或其他因素上漲影響而淹沒。讓洗手間淹沒,並造成污染物外洩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也是我們當代尊重環境、愛護自然的方式。
    2140. 1824年,臺南鹽商吳尚新闢建嘉義布袋洲南鹽場,將過去將海水林在土沙之上的淋鹵式的曬鹽法,改良為由水埕(大蒸發池)、土埕(小蒸發池)、鹵缸(儲鹵)與磚瓦埕(結晶池,瓦盤)組成的新型態曬鹽——曬鹵式製鹽法,新式鹽田產能大幅提升,成為主流生產方式。
    2140. 1824年,臺南鹽商吳尚新闢建嘉義布袋洲南鹽場,將過去將海水林在土沙之上的淋鹵式的曬鹽法,改良為由水埕(大蒸發池)、土埕(小蒸發池)、鹵缸(儲鹵)與磚瓦埕(結晶池,瓦盤)組成的新型態曬鹽——曬鹵式製鹽法,新式鹽田產能大幅提升,成為主流生產方式。
    2139. 村落內部的陶藝工藝品,有碗筷、有電鍋、有各式各樣的海口料理。這些料理轉換成陶藝品,也凸顯在地居民與環境互動之下,餐桌上的風景。
    2139. 村落內部的陶藝工藝品,有碗筷、有電鍋、有各式各樣的海口料理。這些料理轉換成陶藝品,也凸顯在地居民與環境互動之下,餐桌上的風景。
    2138. 走踏社區,地層下陷的證據還在,原本一層樓高的房子只剩下一半露出地表,原本及腰的窗戶也與地面貼平,這樣的似乎也訴說著地景過去的變遷,居民必須面對這樣的情景,增加對抗環境惡化的挑戰能力。
    2138. 走踏社區,地層下陷的證據還在,原本一層樓高的房子只剩下一半露出地表,原本及腰的窗戶也與地面貼平,這樣的似乎也訴說著地景過去的變遷,居民必須面對這樣的情景,增加對抗環境惡化的挑戰能力。
    2137. 濕地上,透過與地景融合的藝術作品中。隨著作品的展現,成龍濕地反轉一個破舊的廢棄之地,成為凝聚地方意象,永續發展的契機。
    2137. 濕地上,透過與地景融合的藝術作品中。隨著作品的展現,成龍濕地反轉一個破舊的廢棄之地,成為凝聚地方意象,永續發展的契機。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