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JavaScript喔,請開啟 Javascript 功能。
跳到主要內容
Search
首頁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English
登入
最新消息
活動與演講
地景保育新聞
其他訊息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新聞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地景登錄點檢索
臺灣地質公園網絡
線上活動報名
地景小知識
資料下載
地景保育出版品
其他表單下載
網路資源
國內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國外地景保育相關網站
地質公園組織
學術網路
其他影音資源
下載
首頁
地景照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返回上一層
:::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地景保育通訊幻燈片
國外地景照片
其他地景照片
網絡會議相關照片
:::
地景幻燈片第36期(地景保育通訊第42期)
多道入侵岩脈組合而成的條紋狀地景,是金門海岸豐富的地質景觀之一。從此地景訴說著早期地層內部的火成岩入侵活 動證據。金門國家公園內有許多這樣的地景,分布於海岸地帶,尤其是岬角的位置。
金東海岸的片麻岩景觀。它的成因是原有的花岡岩形成後受變質作用,使得原有岩石內的雲母等片狀礦物或含鐵鎂質的礦物如角閃石等,沿著壓力方向而平行排列的一種地質構造。受到擠壓後也因此節理方向也幾乎與葉理的方向一致。
金門的高梁。金門以產高梁酒聞名,是白酒中相當重要的原料。隨著季節變化,金門居民亦會改種不同的作物,冬季種植耐旱的高梁,春季則改為種植小麥。
堅硬的花岡岩巨石長期受到海浪拍打和侵蝕,在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凹穴,長期作用下,有些凹穴被侵蝕連通,有時亦成為天然的步道階梯。此岩石表面變成了差異侵蝕的代表。
照片中的文台寶塔,是明朝洪武年間所建,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亦是金門三座明代古塔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古蹟。塔下有碑文「湖海清平」,用以祈求金夏海面風平浪靜、航行平安,寶塔無形中成了金門重要的文化地景。
貓公石具有多孔的特性,其孔洞大小也因為組成物質比例、是否有礫石嵌入,以及在地表的曝露時間而有差異。照片中以50元硬幣為比例,對照出貓公石孔洞的大小。
貓公石生成來源調查,據信是古九龍江河道沈積物堆疊而成。因此在貓公石內,仍可見到在河道內共同堆積時的礫石顆粒,也是說明貓公石成因的重要證據。
貓公石為多孔狀外表的深色岩石,主要成分為是氧化鐵,故外表為鐵鏽色。貓公石的成因與當地岩性有直接的關係,是由上覆沉積岩紅土層中的氧化鐵,沉澱形成鐵網紋,再進一步受海水沖刷移除高嶺土,由鐵網紋硬化為岩質鐵網紋,形成多孔的外觀。
金門海岸的岬角上,有時矗立著巨大的花岡岩岩塊。這些岩塊常受到海水的侵蝕作用,慢慢變得圓滑的巨礫。可以看出堅硬如花岡岩者,仍不敵歲月及海水的侵蝕。
金門花岡片麻岩海岸,除了花岡岩侵入岩脈外,也有更為深色的輝綠岩岩脈入侵。照片中可以看到深色的輝綠岩岩脈,沿著岩石的節理入侵岩體內,後來又因為節理的錯動拉扯而發生位移,而形成特殊的小地景。
金門花岡片麻岩海岸,侵入的花岡岩脈因部分區段抗蝕性較佳,在岩石表面形成差異侵蝕的情況,突起形成如同指頭的外型。而近處的小型突起,則是當地守軍為了反登錄作戰而設置的玻璃樁。
烈嶼青岐海岸,是由玄武岩組成。在風化的過程中,因為組成相當的厚層且均質,在風化作用時會成同心狀的剝離,成為洋蔥狀風化。照片中的礫石正呈現層層剝離,是洋蔥狀風化的標準型態。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最後頁
列印本頁